第254章 天恩厚赐,感激涕零(1 / 2)
第254章 天恩厚赐,感激涕零
「微臣宋江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殿下屁股得极高,似乎在显得他比别人对自己更恭敬丶更忠心的宋江,赵侯有点恍惚。
『不像李雪健。』
「也不像张涵予。』
『不黑也不矮。』
相貌上跟我印象中的宋江完全对不上。,
「看来,《水浒传》中还是有不少杜撰的地方,至少黑三郎是杜撰的。』
嗯——想想也是,《宋江三十六人赞》虽然是南宋所作,但那时离宋江所在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当时又没有影像技术,龚开可能就已经不知道宋江长什麽样了,
到了元末明初施耐庵写《水浒传》时,关于没有文字记载的宋江的相貌部分,也只能凭空想像而已。』
对于宋江,赵侯的感觉很复杂。
他总是忍不住将宋江往《水浒传》中的宋江方向想,虽然他很清楚,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人。
这个宋江只是历史上一个稍微有点影响力的义军头领,就跟北宋末年的义军头领张迪丶高托山等差不多,论声势,宋江还不如张迪(由虎的原型)丶王则(王庆的原型)等搞得大一一张迪可是聚众数十万,王则在十万禁军的围剿下坚持了六十馀日,而宋江一夥多说也就两三万。
也正是因为清楚这一切,赵候总在告诫自己,不能太高看宋江的能力,免得他给自己闯下大祸。
可另一方面,当初挑选帮自己引爆民意的人时,赵侯还是听张纯的蛊惑,选择了宋江。
老实说,那时赵侯还真挺担心宋江难堪大任。
不想,宋江还真行,有勇有谋,关键能笼络住人心,让手下人愿意一直跟他干这九死一生的买卖,结果,他真成了赵侯手上一把很好用的刀。
还真是时势造英雄,给了宋江这个小吏丶小农民起义军头领一个舞台,他还真能唱出一台大戏来。』
嗯—-张纯歪打正着,拿《水浒传》中宋江的诗给他,也真是把他往黄巢的方向引导了,这一饮一啄,莫非真有天数?」
赵侯看着宋江这个原本籍籍无名的郓城小吏丶历史上一支小起义军的领袖,却因缘际会竟成了搅动天下风云的大人物,心想,「他身上既有草莽的悍勇与狡点,又不失文人的谋略与情怀,这份复杂而独特的气质,加上他干出来的这些事,应该足够龚开丶施耐庵等人更好地塑造这个小说角色了。」
赵侯收回胡思乱想,对殿下的宋江说:「爱卿辛苦了,免礼平身。」
宋江听明白了,赵候这是在跟他说,他这三年多无间道生涯,受了不少的委屈,自己虽然没有亲眼看见,但也知道他这几年过得并不容易。
宋江赶紧说:「能为陛下效力,是微臣荣幸,微臣不敢道辛苦。」
宋江这可不是在谦虚或者客套。
在赵宋王朝,吏和官泾渭分明。吏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这种身份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吏向官的转变。
即便通过年资(部分吏职在任满一定年限后,可通过考核获得普升为官的机会),或举荐(若吏在工作中表现极为突出,得到上级官员的赏识和举荐,也有可能获得为官的资格)等途径,但其考核标准都极为严格,所以绝大多数吏都难以达到要求。
可以说,除非通过科举,凭藉成绩中举,从而踏入仕途成为官员,否则更是很难成为官员的,多数吏往往终身都只能担任吏职。
也就是说,吏有成为官的可能,但由于受到身份丶考核丶名额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实际操作中难度非常大。
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日为吏终生为吏,经常还会父子相传,代代为吏,想当官,那只能是想想而已。
这也是《水浒传》中的宋江落草为寇前最大的困境,若非如此,他又怎麽会那麽热衷结交江湖人士?
而这个宋江,如果不是运气好被赵侯选上,他多半也会被困在小吏上一辈子,郁郁不得志。是赵候给了他当官的机会,并且信守承诺,真的不吝重用。
是。
制置使是临时差遣官职,本身不对应固定品阶,而是由官员以本官身份兼任。例如,
若由正三品的尚书担任制置使,则其品阶为正三品;若由低阶官员兼任,则品阶相应较低。
一:「差遣」是实际职务,而「本官」决定品阶和俸禄。制置使作为差遣,其品阶需结合担任者的本官来确定,因此并无统一的固定品阶。
但吴用都得了一个杭州知州的实职,最差靠看这次收复杭州的功劳,也会给吴用定正六品,他怎麽都不可能比吴用差吧?
宋江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激动与感激,他深知,赵不仅是他命运的转折点,更是他实现人生抱负的唯一希望。他微微抬头,目光中闪烁着坚定与忠诚,继续说道:「陛下隆恩浩荡,微臣纵然粉身碎骨亦难报答一二。微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厚望,誓要荡平江南贼寇,还我大宋一个朗朗乾坤!」
赵侯点点头,问道:「江南匪患如何了?」
宋江听言,立即就将江南目前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跟赵侯介绍了一遍,并且宋江还主动介绍了他们接下来的打算,也就是童贯跟宋江说的剿匪方针。
赵候文让宋江谈了谈时政。
宋江选择的方向是,如何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以及如何推行朝廷的其它新政。
看得出来,宋江对朝廷的新政下过功夫,他甚至找出来了不少新政推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并给出来了他认为可行的改良方案。
在赵侯垂询与互动的过程中,宋江态度明确地表示,土绅地主阶层是阻碍朝廷改革和赵宋王朝发展的最大障碍,主张对士绅地主强硬,绝不能纵容。
除此之外,宋江又以政务为大纲,兼顾军事丶人事丶民生等具体事务说了很多。
总结一下,宋江最终的目的都是辅助赵侯决策,维护中央集权,为国为民,拳拳赤子之心。
通过宋江的奏对,赵侯基本上已经可以确认了,宋江虽然不如蔡京等人有能力,但他的大局观还不错,对朝廷的改革研究过,算得上精通,关键他真心拥护朝廷的改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