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8(2 / 2)
船上打出荣安侯府沈家的旗号,从南至北,一路畅通,不曾有过查验,等到了京城钞关口,进行货物核验,缴纳了商税之后,就放行了。
这就是这个年代当官人的好处,若是普通百姓做这个生意,重重关卡、次次核查,一层又一层的剥皮,到最后再挣钱的生意也赚不到几个钱了。
这也是江莽为什么愿意跟着沈江霖干的原因之一。
这一船货品全部都是香皂,一等皂八千块,二等皂两万块,三等皂十万块,便是本钱,都要三万两银子左右,而当这些货品刚刚抵达京城的时候,在河阳县被清空的库存又增加到了一半库位水平。
所有参与这个生意的人,自从这票货发出去之后,都是茶不思饭不想,甚至原本还愿意到香皂作坊溜达的范从直也不愿意再去看了。
看到每天香皂的生产速度越来越快、堆积的库存越来越多的时候,范从直打从心里觉得发怵。
尤其是沈江霖关于这个账目的生意都是公开的,一开始大家还觉得沈江霖募集的资金很有水分,五十万两银子说不定他自己就要贪走两成,可是随着一笔又一笔的开销花出去,大家私下里一算账,都是眼皮一跳。
沈大人倒是没有在里面动什么手脚,可问题是,他每一笔的开销都太大了!
每个月光养着这些工人和农户,都要支出近两千两,修这占地面积巨大的香皂作坊花了八千两,买下成片的万亩田地花去了三万两,这些也就算了,确实要花!
可为什么还要拿这个银子去招募农户修县中的路?还要修那座断掉的桥?是是是,确实方便运输了,可大家忍一忍不也过来了吗?
很多人已经对沈江霖颇有怨言了,只是碍于官威,碍于一开始沈江霖给到的利润承诺,碍于江莽还是一如既往的相信支持沈江霖,所以没有人敢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沈江霖。
而这一船的货,便是这个生意的试金石,若是最终成果不理想,他们已经想着撤股事宜了。
这些生意人都是门槛最精的,难道他们就看不明白,沈江霖是借着香皂工坊的名义,在修路造桥么?最终便宜了谁,不用明说了吧?
很多人觉得,沈江霖在坑他们的银子,他的心思在自己的官途上,根本不是在做生意上。
大家隐忍不发,就等着京城那边两个月后的消息,他们派了自己的亲信随船入京,不怕沈江霖传假消息回来。
货船入京后,荣安侯府的下人早就在码头边等候,众人一起将一个个樟木箱卸下,运到了荣安侯府在永业街租下的库房内。
钟扶黎全权指挥此事,有了这批货,河阳香皂铺终于可以开门了。
第169章
荣安侯府多年经营, 主要产业都在北直隶,若说提供其他便利,或许还有为难之处, 但若只是收拾起几个铺子来,那不过是手到擒来之事。
除了京城永业街的铺子外, 在顺天府的通州、涿州又各设一个铺子,永平府、保定府、河间府等各设其二,甚至考察下来没有上佳的地段后, 通过和外家魏家、岳家钟家、沈江霖的岳家谢家等等互相交换了一些地段上佳的位置后, 北直隶拢共设了十家铺子,早就已经准备齐全, 只等着货到了。
京城的铺子第一个开张,钟扶黎给第一批老顾客纷纷发了帖子, 帖子里还有一张像是名刺一样的木牌状东西。
张夫人原本听说香皂铺子竟然开到了京城来, 心里头也觉得不错,以后自己再去买倒是也方便了许多。
距离上一次张夫人大买特买才过去两个月的时间,她除了送出去一些外,自己还留着一等的水晶皂十块, 二等的二十五块, 暂时囤货充足, 想着便是用到今年年末, 也不用再去买了。
只是张夫人看到拜帖中写道:增加了数种新的香型和不同功效的香皂, 供大家挑选后,张夫人的心又一次动了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