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3(2 / 2)
“学生遵旨。”那书生恭谨地为皇帝撑伞,自己都淋湿了。
不久,皇九叔来了。
“请陛下节哀。”
似溽热雨夜的一阵清风,暂时吹散了悲伤。楚翊一身青色布衣,仅簪了一根玉簪。
“吴师傅家里就两个仆人,有劳九叔帮忙。朕想请九婶的四哥来送葬,正好也想见见他,就由你修书告知吧。”见过九叔,永历安心了一点,这才起驾。
楚翊不是独自来的,还带了棺材寿材铺的掌柜和雇员,帮吴家筹措后事。从穿寿衣、盖脸布的讲究,发送讣闻、选定棺木,到灵堂布置,一切有条不紊。
“深更半夜的,劳烦王爷了,下官惶恐……”能由亲王操持丧礼,是莫大的恩赏,事主感激涕零。
早知,宁王精通白喜事。从政之前,他和一个老练的稳婆,包揽了皇族的生死大事,还曾主持国葬。今日由他出面料理,真是受宠若惊。
孝子将楚翊请到一旁,犹豫着表达了担忧:“吴家人丁单薄,也没什么佣人,面上恐怕过不去……”
楚翊红着眼,压下哽咽,露出善解人意的微笑,说会派府里的佣人来哭丧,可壮门面,他们平日里兼做这个。
“王爷,这个,开销……”孝子吞吞吐吐。
“不用担心。”楚翊叹了口气,轻轻推开罗雨为自己撑的伞,眯眼看向夜空。恰有霹雳闪过,如银蛇撕咬夜幕。
一声惊雷过后,雨势更强。
他知道吴正英年事已高,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雷雨般迅猛。他隐隐预见,那闭月的乌云中,酝酿着惊天巨变。
考虑到时节,停灵七日便出殡了。
吴正英有遗言,不可言宗庙之事,不过永历还是决定,将先师的神位奉入太庙,永享皇家香火。
他在早朝道出这一想法,并与众卿商议,立即有多名大臣直言不讳:此举不妥,请陛下三思。
有人道:“能入太庙者,乃大昌先祖、历代帝后。再者,为有大功于社稷的皇亲。其次,为立下不世之功的臣子。上一位配享太庙的,是恒辰太子。”
第368章 暗流涌动
永历咬了咬嘴唇。
他面色无澜,可发抖的声线出卖了他的情绪:“吴大学士,是朕的启蒙恩师。自朕御极,他尽心竭力地辅佐,不贪功不邀赏,难道不算劳苦功高?没错,他才四品,可那是因为他不愿升官啊。”
众臣齐声劝谏,请陛下三思。
永历眸光闪烁,视线扫向御台之下,左侧的黄花梨圈椅。
那里,端坐着能凭一己之力驳倒百官的摄政王。那份温雅的威压感,比金冠上莹润的北珠更耀眼。
楚翊感受着来自身后的期盼,略一思忖,平静而委婉地反对:“此事宜再商榷。”
他听见皇帝失落地叹了口气。
他有点心酸,不过还是切换议题,聊起暴雨导致的内涝水患,及各堤坝巡修。
于私,楚翊很想支持皇帝的想法,让十二岁的少年尽快走出悲痛。永世不尽的香火么,享就享呗。
于公,却万万不行。皇帝的个体情感,不能凌驾于国体。此风气绝不能开,那便是,君主凭个人喜好,将最亲近的臣子奉入太庙。
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