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点火!(1 / 2)
第225章 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点火!
「你方唱罢我方唱~」
「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
「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
「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
「道无情,道有情,费思量~」
演出现场,在沈铭恩整首《赤伶》经过铺垫丶高潮的起起伏伏之后,在来到最终即将落幕之前的那一刻,大概所有人都在这首作品里,感受到了一种,非常悲凉的感觉。
现场工作人员里的国人,尤其像是姚长裕丶陈光荣,以及剧团长赵寅这种,透过歌词,似乎也理解到了一些别样的意味但可能就是因为语言不通的原因,现场的小日子观众是一点儿没有get到歌曲里那些「深意」。
甚至他们还搁那儿笑呢!
「吆西!」
「铭恩桑!」
「啪啪啪—.—」
演播厅里很多的小日子这边的观众都在抬手鼓掌,有好多人甚至在称赞沈铭恩,仿佛沈铭恩为他们贡献了一场他们很满意的演出一般。
那会儿—·
本来,隔壁线上直播间里还在刷:
【马勒戈壁卖国贼—..—-hetui!】
【既然滚出去了就不要再回来,让我在街上看见他非把他狗头敲碎!】
【骂他是苟头夸奖他,这种人就该被千刀万剐!】
诚然,从沈铭恩那句歌词「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后,评论区的确短暂的出现过一段时间的来自沈铭恩的粉丝和支持者的声音·
可正如剧团长赵寅他们所说,一句歌词而已,无伤大雅,改变不了大局啊!
沈铭恩为小日子唱歌的事实不会变,因为他们的声音「换歌」这件事也是切身实地的发生的。
马总那边可是下了死命令了,今天说什麽在舆论方面也要给沈铭恩摁三!
水军嘛,带节奏的,粉丝和支持者的声音再大,最后也会被淹没在疯狂骂街的潮流中。
毕竟·
事情本身,并没有出现什麽大逆转。
说实话,虽然到最后,沈铭恩的粉丝和支持者们多少是有些不太甘心的,多少还是抱着沈铭恩能够通过作品「逆风翻盘」的想法可是现在,毕竟作品已经演唱结束了。
毕竟,所有支持沈铭恩的粉丝期待的那个「反转」,并没有到来。
最多有点儿预兆,也仅此而已「所以这反转在哪儿呢?」
眼瞅着沈铭恩那边演出都已经进入尾声了,「反转」这件事却并没有如愿出现,期待了一整首歌的陈光荣老师又开始沉不住气了,又开始跟着着急了。
相较而言,一旁的姚长裕倒算镇定,可即便是他,眉头也是微微感起他的确能够在沈铭恩的作品里面感受到一丁点儿反转的「意象」,可是这个所有人都能够get到的反转却并没有到来啊。
那这样演出结束后,沈铭恩还是会被那帮水军带节奏摁的死死的啊就算是事后,他这首《赤伶》里面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内容曝光出来,最多也就是让他不至于被黑的那麽惨,可口碑还是受影响了啊·——
内娱营销号或许可以没有记忆的吹捧吹捧再吹捧,可内娱的观众却都不是傻子,人都不是金鱼,怎麽会没有记忆?
「哎呀他这真是—.」
陈光荣老师掐着腰,已经快要沉不住气去后台下台口那边堵沈铭恩,问他到底是怎麽打算得了。
可也就在这时候·
「陈老师!姚大师!」
一位工作人员忽然一脸焦急的跑了过来,他手里拿着手机,上面不知道具体是什麽,
但看他双手抱着的姿势,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陈光荣老师正烦躁呢,见这人这麽焦躁也有点儿生气,所以没理会对方倒是姚长裕,他转头望向那人,问:「怎麽了?」
「网上.网上!」
工作人员抱着手机,将手机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拿给姚长裕看,他说:
「网上出现了一些有关于铭恩老师刚在舞台上演唱的这首《赤伶》的背景故事!」
「啥?!」
听闻此言,姚长裕还没说什麽,一旁的陈光荣眼前一亮,立马凑了过来,他倒是没有伸手去抓别人的手机,只是探着头,眯着眼,仔细去看对方手机上的内容。
那是一个网友发的一篇文案,那是一个故事,一个令人悲愤不已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战争时期,那是一个暂时未受战火波及的小县城,当地有一位着名的戏曲演员,名叫裴彦之,他是戏院的『角儿」,在当地名声鹊起,非常受达官显贵追捧。」
「然而随着鬼子的侵略,小县城也未能幸免,很快被鬼子侵占———」
「鬼子得知剧院有裴彦之这样一位『名角儿』后,要求戏院单独为他们唱一出戏,以慰问他们的士兵,并点名要求裴彦之出场,否则就烧掉戏院和县城,所有人都难逃一兰.」
「裴彦之无奈之下,接下了这个『活儿」,做到妆台前开始描眉画目。」
「演出当天,裴彦之选择了自己的拿手好戏《桃花扇》。戏台上,他水袖柔婉,昆区曼妙,深情演绎着;台下的鬼子则谈笑风生,一边喝着热茶,吃着瓜果,准备欣赏我国这别具特色的戏曲文化。」
「当裴彦之唱到『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时,戏台上的鼓声忽然密集起来,营造出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氛围——」」
「鬼子错之际,裴彦之大喊一声:「点火」!」
「原来他从接下这场戏的那一刻起,就抱定了必三之心,打算同这群罪恶滔天的鬼子同归于尽!」
「戏院四周很快燃起了熊熊大火,鬼子想逃,却发现门窗不知何时早已被封死!」
「按照习台上的规矩,只要开嗓,中途就不能停下,所以裴彦之继续唱道:「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尽管楼塌了,但戏却未终,裴彦之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展现了一位戏子在乱世中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正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
文案,至此为止。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讲述了战争时期作为一位戏子,也作为一位国人的英勇无畏,那种家国情怀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聆听故事的人透过故事,还会有一些其他解析,比如说裴彦之的被逼无奈?
为鬼子唱戏,答应了,他是卖国贼;不答应,鬼子屠城。
而这个故事有没有感觉很熟悉?
有没有感觉,跟最近沈铭恩遇到的事情,不谋而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