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调令(1 / 2)
第89章 调令
良辰吉日,盛食厉兵,五万战兵并同样数量的民夫浩浩荡荡地开赴雅州城雅州素为大唐抵御吐蕃丶南诏的重镇,无论如何都要夺下,不如此,成都平原这片膏膜之地将永无宁日。
所以不论战争最后打到什麽程度,雅州都是唐军必下之地。
此前高出步骑五千追击至雅州,只是击溃了其中一部南诏兵,并没有能拿下雅州城而现在,春二月,高再次兴师动众而来,必要奋雷霆之怒。
为了支援这次决战,川西幕府算是竭尽库藏,度支已发钱粮三十万贯支前,转输的车马从成都到前线,根本望不到头。
六州数万民夫就在这条补给线上日夜驮运,以供应着前线五万唐军的征战所需。
这些民夫乡团其实也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但当县里的人派劳役下来,还是来支前了。
毕竟只有将南诏人打跑了,日子才会好起来的。
嗯,乡里的豪更们都是这样说的。
于是,本就饱受战火煎熬的百姓们又咬牙坚持着,再熬一熬,熬一熬就过去了。
南下的军队中,保义都随看豌的长蛇中,没精打采地行军看。
高使相的赏钱也就维系了兄弟们半个时辰的激情,枯燥和乏味的行军,实在让保义都上下没多少精神。
赵大站在驴车上,看着边上的队伍卷着旗帜,扛着步,低着头赶路。
他并没有多说什麽,也没有训斥,甚至也不搞什麽激励精神的事情。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保义都的吏士们,他们这些丘八虽然吃的也还行,
但也就是稻米饭加上萝下干丶酱菜,搞赏的时候吃顿羊肉,你让他们随时打鸡血,那不现实。
当然赵大也能靠自己的威望去强驱动,但威望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储钱罐,你只有平时不断往里面存钱,你用钱的时候才有的花。
他赵大费了那麽多情感丶钱粮养出来的威望,可不是用在这个上面的。
照往常一样,赵大的驴车上还坐着其他几个幕僚。
除了王铎丶张龟年丶薛流,还有一个新人,他就是被赵大从突将的牲口栏中救出来的邛州士子何惟道。
赵大面试过这人,这小子不愧是学《春秋》的,人是有点小阴险,对于权谋斗争很有天赋,所以赵大就抬举他补了一个参军。
从一介奴隶一跃而为营参谋,这何惟道的大唐梦也只有在赵大这边才能实现。
何惟道也自然清楚这种情况,所以别看入保义都来的晚,但办事却是最卖力的。
他这样卷,搞得王铎丶张龟年丶薛流三个都不得不积极起来。
对此,赵大乐见其成,果然不论在哪,引入鲶鱼都是一种提高绩效的好办法。
赵大这边站在驴车前,忽然听到后头的薛流说了句:
「我保义都果然龙马精神,使君果然练的好兵。」
是的,自咱们的赵大升为右厢兵马使后,也能被称呼为一声「使君」了,来到大唐的四个月,赵大就从一介溃卒升任为中高级的兵马使,可谓进步神速。
赵大听了这话呆了一下,扭头就要喷薛流,却看见驴车上的几人都在点头。
这下子赵大犹豫了,回头问道:
「何以见得?」
赵大带领千人队伍的经验还是太少了,此刻赵六丶王铎这些在军中七八年的,甚至更久的,就开始从他们的角度开始评价他们自己保义都的吏土。
说武士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各都各军都有自己的牙兵武土,这些都是善战恩养的,他们也往往承担着部队的绝大部分攻坚任务。
所以在唐军的藩镇营头中,往往一支千人的队伍,主攻部队是三百,能承担防守任务的是三百,剩下的就只能运送运送物资了。
但因为赵大的治军理念,他对各队的要求都是百分百是战兵,对于这一块抓的很紧。
所以即便这会保义都是散漫行军状态,但依旧按照队的编制行军,而且旗鼓分明,步在手,甲胃也挂在辐车上,随时能应对突发情况。
赵六丶王铎等人就是从这一点看出保义都的真实战斗力已经不弱于藩内的那些黄头军了。
赵怀安开始还将信将疑,忽然看到一个眼熟的五人队从自己的驴车旁边走过,直接喊了过来:
「小傅你过来一下。」
是的,这个小傅就是傅三,傅彤,那个在邛州守仓的周德兴的部下。
傅三从赵大旁边过的时候,胸膛就挺起来了,忽然听到自家都将真的喊自己,忙奔了过来,他激动道:
「都将,你还记得傅三啊!」
赵大没说话,旁边的赵六就笑道:
「记得,咱家都将忘不了每一个他手上的兵!」
赵六这话说的好,赵怀安难得为他点了赞,然后他就问道:
「行军一路如何?」
傅彤一挺胸,大声回道:
「走得一点不累,都将发下来的布鞋比咱们以前穿的草鞋好走多了,脚一点不伤。」
说完,傅彤还抬了抬脚上的鞋,那是双布履,是之前保义都在邛州缴获的众多库仓之赵怀安倒是第一次注意到这个细节,毕竟他两辈子都没穿过草鞋,哪里知道草鞋和步鞋走起路来差距到底多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