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章 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作献帝苟且生(1 / 2)

加入书签

第95章 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作献帝苟且生

第二日,胡玄机率领文武百官,又来了午门外广场,又一次敲响了登闻鼓。

第三日,他又双来了。

第四日,他又双来了。

第五日,他又双来了。

一连五日,连敲五次登闻鼓。

大乾开国百馀年,登闻鼓被敲响的次数,加一块还没有胡玄机一个人敲的多。

就连断了一条腿的,左都御史闫茂青都被抬来了。

不仅如此,朝野的舆论也开始沸腾。

这一次针对的对象,却不再是砸了金字招牌的胡玄机,而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戴权。

整个四九城都遍了,说戴权祸国弄权,把持内庭,控制皇太后,控制天子,已经在紫禁城称王称霸了。

若非如此的话,为何大行皇帝的灵柩,迟迟不运往皇陵安放?

若非如此的话,你戴权传出话来,说皇帝和太后都身患重病,却为何不许文武百官进宫视疾?

甚至有人开始哭豪,说皇帝和太后,都已经被戴权给害死了。

在此种舆论之下,那些国子监的太学生,不出意外的又炸了。

他们也来到午门外广场,他们也敲响了登闻鼓。

这些太学生,和胡玄机等文武百官,虽然都在午门外广场,但他们却离胡玄机等人远远的,彼此双方形成泾渭分明之势。

看这架势,他们是打算乾死戴权以后,接着继续干胡玄机。

有一说一,这些太学生还真是,就事论事,眼里不揉沙子啊。

与此同时,紫禁城乾清宫,一场关乎生死的御前会议,正在紧张的召开之中内庭女官贾元春,宦官戴权,王植,汪安,孙继祖等。

北静王水溶,史家兄弟,神武将军冯唐,一等伯牛继宗,一等子柳芳,一等子侯孝康,一等子石光珠,二等男戚建辉,二等男蒋子宁,二等男,兼京营游击将军谢鲸,龙禁尉指挥同知左子雄。

而文官之中,只有孤零零一个礼部郎中张。

李崇手下所有堪用之人,几乎全都在这了。

李崇高坐御座之上,神情紧绷,眼神肃杀。

胡玄机之所以一连五天敲响登闻鼓,他的目的李崇已经猜出来了,不就是以舆论大势,逼迫李崇不得不出宫,不得不去皇陵嘛。

而在去往皇陵的路上,那个一直没有出现的王子腾,肯定在某个地方守株待兔,只等李崇前去送死。

李崇若是继续扛着不去皇陵,舆论会变得越来越坏,到时候王子腾便能光明正大的,以清君侧,剿除宫内奸宦的名义,率领京营五万兵马直扑紫禁城。

到那时,那些国子监的太学生,甚至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会支持王子腾,都会觉得他是大忠臣,觉得他是再造大乾的大功臣。

若是李崇扛不住压力,去了皇陵,那便是去送死。

现在放不放文武百官进宫视疾,已经不重要了。

即便放他们进宫,胡玄机等人还是会以各种方式,逼迫李崇以孝子身份,将先帝灵枢送往皇陵安放。

你就是把他们全杀了也没用,坐拥五万兵马的王子腾,说不定还巴不得你杀了文武百官呢。

这样一来,王子腾率兵攻打紫禁城的理由,那可就更名正言顺,更正大光明了。

怎麽看,这都是一场必死之局。

看着御座上的李崇,北静王水溶沉声说道:「下,臣等已经准备好了,请下旨意吧!」

说着,水溶又补充道:「京营那边传来消息,只因胡玄机过分谨慎,一夜仅能搬运千馀铠甲,故而王子腾挑选的心腹兵马,此时尚未人人披甲,若是此时动手,定能打他一个措手不防。」

保龄侯史说道:「陛下,臣等已聚集可靠心腹之人三千馀,其战力并不输于京营精锐,再加上龙禁尉与侍卫亲军,微臣有信心,此次定能剿除逆贼,廓清寰宇,还请陛下速下决心,迟则生变矣。」

忠靖侯史鼎跟着道:「陛下,只要给微臣八百人,微臣愿意立下军令状,

若是不能将王子腾的人头献给陛下,那就请陛下砍了微臣的脑袋!」

神武将军冯唐说道:「陛下,此时动手,王子腾定然没有防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众勋贵纷纷请战,而张不发一言,不是他不想说,实在是他对兵事一窍不通,不敢贸然开口。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