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章 银钱开路,宝钗入京(2 / 2)

加入书签

说出来丢死个人。

薛弘祖满面羞臊,看着薛宝钗,泪流满面。

听薛弘祖不仅要送宝钗入宫,还要送宝琴入宫,房内众人纷纷惊不已。

薛母和薛蟠还未说话,薛蝌便急了。

他们薛家这是怎麽了,前些阵子堂姐要进宫,怎麽现在妹妹也要进宫?

宝琴,她才十岁啊!

「父亲,」

薛蝌话说一半,便被薛弘祖挥手打断,

「你也闭嘴,你不懂这些事情,便不要添乱,往后事事听你姐的,她让你做什麽,你便做什麽,你要是敢不听从,我便不认你这个儿子。」

薛宝钗本来还想着,她要怎麽劝说叔父,才能让他同意她的这个想法,没想到都不用她去劝,叔父竟然想的比她还透彻,比她的决心还要大。

薛宝钗说道:「叔父,今明两年,咱们要大把的撒银子,各处的生意便不能倒,侄女想着,您留在金陵,紧着南边的生意,

咱们在京城的生意,占了三成还多,这些年被侵蚀的也最厉害,侄女想带了薛蝌北上,料理京城和北边的生意,不知叔父意下如何?」

薛弘祖想都没想,便满口答应下来,

本来他是想自己北上入京的,毕竟京城那边更难一些,留在金陵料理这边的生意,相对而言则简便很多。

但宝钗既然这麽说了,心中应该是有一些成算的。

而且宝钗最终还是要入宫的,她人在京城的话,无疑会方便一些。

还有另外一节,那便是宝钗人在京城,让她负责给宫里送银子,让她打理内廷的那些关系,她入宫以后,有这些关系打底,她在宫里的日子也能好过不少。

薛弘祖问道:「你准备何时动身?」

薛宝钗看了眼母亲,道:「侄女想着明日随了母亲一起走,一路上也能就近照顾母亲。」

薛弘祖问道:「此事能办妥吗?」

「今儿那位张公公,还算好说话,明日再塞些银子,应该问题不大。」

薛弘祖点点头,道:「那便好,这边你看着办,我这就回去筹银子,明日一大早,带了你妹妹和银票一道过来。」

说罢,薛弘祖也不停留,便带了儿子薛蝌,急匆匆的回去筹银子不提。

房内,又剩下薛氏母子三人。

等叔父走后,薛蟠才红着眼圈,说道:「妹妹,你和妈妈都去了,这地方我也不想待了,我也要跟了你们去。」

薛宝钗蛾眉微,本想拒绝,但她转念一想,她哥哥那性子,没了母亲和她的约束,一个人留在金陵,只怕会越发的放纵自己。

要是那些狐朋狗友们再一勾搭,变着法的教他学坏,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是聚赌嫌,抢强民女什麽的,假以时日,天知道他会闯出什麽祸事来?

薛宝钗思虑再三,还是把哥哥带在身边好一些。

再说了,她一个女儿家,只能在幕后筹谋划,有很多事情,还是得爷们出面才行。

只靠薛蝌一个人,只怕他分身乏术。

任他哥哥再是皮赖,有她在一旁盯着,让他做一些具体事情,想来还是可以的。

拿定主意之后,薛宝钗以叔父和母亲的名义,让薛家上上下下动了起来,准备盘缠行囊的准备盘缠行囊,往城内各处买卖抽银子的抽银子。

一夜无话。

翌日,辰时。

宦官张咏再次登门,只见薛母,薛弘祖,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还有一众丫鬟仆妇,上百名护卫,浩浩荡荡一大堆人,数十辆车排成一列,正在薛家正门口等着他。

张咏眉头微皱,心有不悦。

心说好你个薛宝钗,摆出这麽大的阵仗,你想做什麽?

知道的说你母亲是罪人家属,要被解送进京,没入掖庭为奴。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薛家要举家搬迁呢!

再说了,一个罪人家属,要这麽多丫鬟仆妇,跟着去做什麽?

一路伺候吗,那成何体统?

薛宝钗轻移莲步,来至张咏身前,盈盈下拜,道:「还请公公明鉴,只因我们家在内廷和户部,有旧年要销算的旧帐,然后再计新支,故而民女和两个兄弟也要入京,这些丫鬟仆妇,护卫人等,不是伺候家母的,是伺候我们的。」

说至此处,薛宝钗给张咏手里又塞了两张银票,道:「公公放心,民女不是那等不知分寸之人,我们远远缀着便可,不会让公公难做的。」

张咏收了银票,心下了然。

这位薛家女公子,带人一路随行,方便照顾其母。

至于她带了这麽多人进京,定然另有图谋,但那是薛家之事,却与他无关。

张咏点点头,道:「一路上让他们离得远一些,别让人误会咱们是一起的,

也别跟着我们住驿站,尽量显得生分些,对大家都有好处,

停驻歇息之时,姑娘可以来看望服侍令堂,至于其他时候,切勿靠近,姑娘是个难得的聪明人,应该不会让咱家难做吧?」

见张咏并不为难她,薛宝钗松了一口气,连忙点头答应不迭。

而张咏则像昨日一样,又一次上上下下,打量起了薛宝钗。

看得薛宝钗心慌意乱,心里直发毛。

要不是知道张咏是个太监,薛宝钗肯定会以为他是什麽登徒子之流。

突然,张咏压低声音,笑道:「看姑娘这架势,令堂进宫之后,姑娘人又在京城,少不了要上下打点一番吧?」

见张咏主动提起这个,薛宝钗心中一喜,连忙说道:「公公慧眼如炬,我们家在宫里,早年间也有些老关系,只是前些年家父没了,近些年又疏于走动,大家便都疏远了,民女正要请教公公,还请公公多多指点才是。」

说着,薛宝钗又塞了一张银票过去。

张咏收起银票,哈哈一笑,道:「什麽指点不指点的,你们薛家是内廷挂名的皇商,说到根子上,咱们都是为陛下办事,都是自己人,往后姑娘可不敢再如此客气了!」

薛宝钗笑道:「家母时常教导民女,要尊敬长辈,您是长辈,民女是晚辈,

这些只是晚辈的一点孝敬罢了。

公公您要是不收,让家母知道了,又该骂我们年纪小不经事,眼皮子太浅,

眼睛里没有长幼尊卑,不懂得孝敬长辈了。」

薛宝钗这番话,说的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张咏听了也很是欣喜。

他又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薛宝钗,然后笑道。

「姑娘放心,令堂进宫之后,一切包在咱家身上,不会让令堂受苦的。」

薛宝钗闻言,喜不自胜,又是千恩方谢,又是塞了两张银票。

随后,张咏带人将薛母押上一辆马车,当前先行。

等张咏的队伍走出一里路去,薛宝钗这才和叔父薛弘祖洒泪而别。

再然后,薛宝钗带着大把的银子,带着他哥哥薛蟠,堂弟薛蝌,堂妹薛宝琴,以及丫鬟仆妇,护卫人等,浩浩荡荡上百人,远远缀在张咏的队伍之后,径往天子脚下而去。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