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4【我来给大家上一课】(1 / 2)

加入书签

「李君,你不去多媒体教室?」

「陈贵良讲课有屁的意思!走,我们打篮球去。」

「不好吧。都是同学,怎麽也要支持一下。」

「随便你。打篮球,打篮球,要打篮球的一起啊。」

「……」

李君抱着篮球反覆吆喝,还真有四五个男生,不去听陈贵良「讲课」,而是跟李君一起打篮球。

为了给陈贵良捧场,班主任把体育课挪过来。

高三11班的学生,可以选择自由活动,也可以选择支持陈贵良。

而其他班的学生,不管哪个年级,只要不是在上正课,都可以跑去凑热闹。

边关月跟吴梦并肩而行,低声议论。

「你知道他要讲什麽吗?」吴梦问道。

边关月摇头:「不清楚。」

「他借你的笔记本电脑做讲义,你怎麽可能不知道?」

「真不知道啊,他这几天神秘兮兮的。」

「我倒是很期待,肯定能讲出什麽新意。」

「……」

多媒体教室在实验楼,跟图书楼一样,也是严校长在任期间修建的。

实验楼里,当然有物理丶化学实验室。还有计算机教室,以及专门搞讲座丶上大课的多媒体教室。

高一丶高二年级,一直都有计算机课。

陈贵良发起签名讨要微机费那次,纯粹是因为高三年级课程紧,年级组取消了计算机课,但学校却忘记退还微机费。

可能是年级组跟财务处沟通不畅,也可能是财务处假装不知道。

更有可能,是大家都知道,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因为退钱需要找领导签字,走流程又比较麻烦,还有可能得罪领导,财务处乾脆选择不作声。

那笔钱应该是躺在学校帐户里,陈贵良发起联合签名的第二周,学校就非常爽快的把钱退给高三学生。

……

高三11班的同学,在前往多媒体教室时,学校领导也正陪同媒体记者过去。

还有一些语文老师。

众人来到多媒体教室门口,就见到陈贵良站在讲台上调机器。

立即有记者掏出相机,对着陈贵良拍了几张。

学校领导当中,地理老师兼副校长锺大河,跟陈贵良是最熟悉的。他走过来问:「你自己能搞定吧?」

「没问题。」

陈贵良微笑回答,随即又试麦:「喂喂喂~~~」

那些来自大城市的记者,昨天在破路一阵颠簸,对这小县城的学校期待感很低。如今走进多媒体教室,看到学生在调设备,又感觉二中的硬体还不错。

严校长此刻非常高兴,他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展示学校软硬体。

尤其是高科技硬体,全部出自他的手笔!

下午他还安排了其他活动,比如弄一些学生进电子阅览室,然后请媒体记者去参观拍照。

领导席丶记者席很快坐满。

不多时,11班的学生也来了,全部坐到师生席。也有一些其他班级的师生,陆陆续续跑来看热闹。

陈贵良看着墙壁上的时钟,等待一阵终于发言:「尊敬的各位记者丶领导丶老师和同学,今天很高兴能跟大家见面,共同谈到一些高中语文的知识点。我只是一个普通学生,没资格给大家上课,仅提出少许个人观点。抛砖引玉,仅供诸位参考……」

说话间,陈贵良点击滑鼠,投影仪投出《滕王阁序》全文。

「《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大家想必非常熟悉。但我学习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疑惑……」

「首先应该搞懂这篇文章的题材。什麽是序?在座的哪位可以回答?」

徐海波非常给面子,当即举手。

陈贵良微笑道:「这位同学请讲。」

徐海波站起来说:「序就是前言丶引言,可以是一篇文章丶一首诗的序,也可以是一本书的序。」

「那兰亭集序呢?」陈贵良引导说。

徐海波补充道:「也可以是一次活动的序。」

「谢谢,请坐。」

陈贵良再次点击滑鼠,投影屏幕上出现序的定义。

「第一种序,是书籍或文章引言。第二种序,是某次活动的记述性文字。那麽,《滕王阁序》属于哪种呢?」

陈贵良看向记者席:「有没有记者朋友回答?」

《蓉城商报》的记者凑趣道:「两种兼有。既是为宴会活动写序,也是为自己的诗写序。」

陈贵良摇头:「几乎不可能出现两种兼有的情况。」

这位记者一怔,其他记者发出轻笑。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语文课本的注释为:『我这首诗铺陈出来,成为四韵。』即表明是在给自己的诗写序。」

「王勃真在给自己的诗写序吗?有谁听说过关于这次宴会的有趣故事?」

陈贵良看向台下。

班长李锐举手道:「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宴会举办者是当地都督,想让自己的女婿出风头。所以其他人都不敢写,或者故意写得很烂。但王勃不懂人情世故,一篇《滕王阁序》惊艳四座。由于写得太好,都督没有生气,还夸王勃是天才。王勃当时没有功名,写文章之前没人看得起他,这篇文章写出来就出名了。」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因为具备扮猪吃虎丶装逼打脸的爽文套路。

不止学生们听过,在座记者也多数都听过。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