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3(2 / 2)

加入书签

洗菜的水声哗啦啦的响,不多会儿,顾知禧抱着柴火走了进来,在墙边码放齐整后,拉了张小板凳到灶台边,正准备生火。

沈柳看着她:“宝妹你歇歇嘛,好累了。”

“可是你也累呀。”火折子擦出火星,嗡的一声响,灶膛里窜起火苗,“我把馒头蒸上了,这个蛋要打吗?”

“要,谢谢宝妹。”

顾知禧笑起来,又学着沈柳的语气开了口:“也谢谢哥夫。”

俩小孩儿相视一眼,都忍不住笑出声来,咯咯咯小鸡崽似的。

后院儿里,赵春梅和顾昀川将筐子里的玉米倒了出来,铺满一地。

玉米剥开皮晒才干得快,等到把地里余下的都收回来,就把架子搭上,将还湿润的玉米皮剥开,不用扯掉,直接系到木杆子上,玉米就倒立着垂挂而下了,等晒过小半月的日头,黄澄澄的很是好看。

灶房那头,炒菜声噌噌地响,烟囱里白烟袅袅,香味顺着风飘了出来。

不多时,饭菜做好了,馒头凉得快,顾知禧在瓷盘上扣了个海碗保温,她进堂屋没瞧见人,出来时站在屋门口喊人:“阿娘、阿哥吃饭了!”

“听见了。”顾昀川朗声应下,他将空了的筐子叠着摞好、背上肩,打算扛到前院去,“阿娘吃饭了。”

赵春梅点了点头,将玉米棒子铺铺平,跟上了步子。

一家子围坐在一桌,热汤暖肚子、醋溜白菜爽口、白面馒头宣软。本是最寻常的家常小菜,家人互相盛汤夹菜,也吃得津津有味。

日子如流水,却过得很有盼头。

吃过饭,歇了不多会儿,几人就背上筐子出了门。

日头晒过了一个晌午,地里都暖和了不少,只是山风大,有些刮脸。

还是按照晨时的分工做活儿,等到玉米杆子都割完,沈柳拖到了顾昀川边上,跟着一块儿掰玉米。

另一边,赵春梅和顾知禧正在翻地,收下一季菜的土地有些结板发硬,得拿锄头翻上一翻,杂草也不用扔,混合着泥土一块儿埋起来,等着日升月落发酵了,便是天然的养料。

直到日头西沉,远天起了晚霞,彩练似的飘荡在云层间,几人才收拾了东西回家。

中途已经往家背过几筐子玉米和几扎捆杆子,眼下东西剩的不多,两筐子都没装满。

本来筋疲力尽的顾知禧这会儿倒是活分了,在前头边走边跳,跑一段路又折回来和赵春梅说上两句话。

最后头,顾昀川一手拄着杖子一手拉着沈柳,俩人谁也没有言语,只慢悠悠地走,晚风虽凉,却岁月静好。

*

赶在立冬前,顾昀川到书铺又交了一次文稿,顺便将教书的想法说了。

周儒芳很是惊喜,当天就把崇元书塾的管事喊了过来,不过半日就把事情敲定了。

试工半月,月俸一两二钱银,若是能长久做下去,到了年节给发半扇猪。

顾昀川多少了解过行情,普通秀才教书,一月最多一两银,有些私塾不发银钱,用米面或是猪肉来抵,他这个工钱,已经很多了。

顾昀川点头应下,只提了一个要求,他想带个娃儿过来旁听。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