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 / 2)
再说秦知宜,父母亲人对她没什么差别的问话,她翻来覆去地答,也不觉得麻烦。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她在侯府很好。
“婆母公爹都宽仁和善,祖母慈爱,叔伯姨母和兄弟姐妹是极好相处的。栖迟居气派宽敞,一应俱全。世子也好,他还让我写了个菜单,让厨房按着我的喜好备膳呢。”
如果没有后面这句补充,在秦知宜详尽地夸赞了其他人之后,只说谢晏“好”,会显得很没有说服力。
秦知宜想不起来谢晏哪里好,印象最深的只有写菜单。
这不是她对谢晏不满,是谢晏那人表现得太淡了,让秦知宜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的好。
她这话,其他人都信了,唯独谢晏本人,持怀疑态度。
因为她说谁都好,用词极亲切,甚至包括为难过她的三婶娘,她也说好。
所以显得对他的夸赞单薄无力。
谢晏并不介意,反而意外。
因为他以为,以秦知宜那样的性格,会不喜欢与她截然不同的他。
尤其是今天清晨,她明明想耍赖晚起,但是在他眼神的威胁下,一改懒散,说起就起了。
一路上坐车时也一句话都没说,大概在心里骂他呢。
夫妻两个,人心隔着肚皮,双双对彼此的误解颇深。
早上的事,秦知宜根本没往心里去。
那时她迷迷糊糊的,一半意识还在梦中,忘了要早起。
一看到谢晏,想起回门,想起今日可以见着父母,就有了起床的劲头。
当时的确被谢晏的气势镇住了,但不至于因为这事厌烦他。
秦知宜情智未开,对夫君这个身份没有预想,只要谢晏不欺负她,这门亲事她都会很满意的。
坐马车时不说话,那是她起了大早,又用了早饭,犯困呢。
谢晏又一直是个不怎么说话的安静性子,他不开尊口,秦知宜并不会发散多想。
人群中的秦知宜笑靥如花,一侧酒窝深深,是谢晏不曾见过的模样。
他遥遥看了一眼,半晌,移开目光。
第11章 坏姑爷
等秦父稀罕够了女儿,这才想起来要招待女婿。
谢晏曾听人议论,说秦挚和其祖父、父亲兄弟,一整门秦家人,都是命里带福带官的好命人。
能赋职督察院的,哪个不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之辈?
人人不敢得罪,却也不喜,不多亲近。
所以凡是三司在位的官员,在外结交都不多。
偏偏秦挚广交友人,在京中很是吃得开。
他有项难得的本事,为人真诚,在正事上再严苛再狠心,也不会让人心生怨恨。
对此人,皇帝的评判是:“虽滑但忠,是非能辨。难得的良臣。”
秦挚是这样,秦家人也都如此。
面上看着没什么心眼,老实本分。
其实心里自有一杆秤,并且恪守底线,不会行不忠不义之事。
上梁正了,下梁不歪。
这样的人家教养出来的女儿,不会错。
所以即使秦知宜不是有手腕的精明贵女,不善任主母,侯爷夫妇对她也喜欢。
谢晏对这样的家风和人品也是敬佩的,只是他没料到,秦知宜像冬眠未出洞的懒蛇。
待到了正厅里,秦家男丁都留下来,陪同姑爷。
女眷则都和秦知宜去了暖阁。
秦母郑映澜把已出阁的大姑娘都请了回来。
秦知宜的母亲、姐姐、大嫂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