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2(1 / 2)
吴双转向苏笑笑,说她今年不能回去过节,这不是快过节了吗,想给家里老人寄几样好东西。
渔民一看是热心肠好说话的苏主任要买,想也没想就表示回去帮她问问。
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
午饭后团团犯困,苏笑笑在自己座位上抱着团团睡觉,几个渔民结伴而来,问苏笑笑要海参还是鲍鱼,要多少斤。
苏笑笑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请吴双帮她抱着团团,她出去跟几人详谈。苏笑笑其实不会处理这些好食材,一来前世她家境挺好,但也没到隔三差五吃海参鲍鱼的程度。逢年过节买点也是她爹妈收拾。这辈子就更别提。来了三个人,看起来很郑重,苏笑笑不好意思说一两斤就行,就问人家能匀出多少,她可以用小孩喝的米粉,老人喝的豆奶粉或蜂蜜跟他们换。
几人实在,直言苏主任要多少他们有多少。
苏笑笑赶忙表示:“我不需要补,我爱人张团长也不需要,团团这么小也不需要,只是给我公婆买的。您几位觉着几斤合适?”
年龄最大的那位沉吟片刻:“好事成双,一样两斤?”
苏笑笑:“明儿我多带些钱。”
“什么钱不钱的,您先拿去,米粉什么的以后再说。”
苏笑笑摇头:“不,不行,这不成了你几位帮我孝敬老人了吗。”
几人确实不是跟她客气,而是觉着无论鲍鱼、海参,还有他们自己收集的鱼胶都寡淡,要不是想着好赖能补补身子,他们都懒得存。这种情况下存下来的东西真不好意思换苏笑笑的好东西。何况他们愿意帮苏笑笑忙前忙后,只是因为苏笑笑脾气和善,对谁都客客气气,谁要写信她帮谁写,谁让她念信她帮谁念。写半个小时也没抱怨过辛苦,也没有趁机要求他们多买几张邮票几个信封。
年龄最大的渔民说:“有海参、鲍鱼和鱼胶,干贝要不要?干贝蒸鸡蛋,给团团吃。”
渔民写信的时候跟苏笑笑闲聊过,问她咋没生个闺女。苏笑笑说她婆婆妈妈离得远,不能帮她带孩子,生了没人带。这话传到其他渔民耳中就是苏笑笑这辈子只有团团一个孩子,所以渔民们都希望团团健健康康的,也包括今天这三位渔民。
苏笑笑下意识想说团团不慎喜欢海鲜。年初生蚝肥美那段时间,苏笑笑看到钟大娃买一兜子,她也买几十个回去,一半做蒜蓉生蚝,一半用鸭蛋煎生蚝。蒜蓉蒸的团团吃一个,鸭蛋煎的只吃鸭蛋,嫌生蚝腥臭。
苏笑笑看出来,除了鱼肉,越鲜的东西他越嫌弃。
可是渔民也是一片好心。苏笑笑道:“那就这四样?明早去我家换?”
“行!”几人很是干脆地点头。
苏笑笑送走三人就跟双姐说她去供销社。
吴双让苏笑笑放心去,正值饭点没什么人来寄信,不用担心她忙不过来。
苏笑笑去供销社买两袋豆奶粉,两瓶蜂蜜和两盒麦乳精。米糊糊是婴幼儿的口粮,团团大了不属于婴儿,职工不卖。苏笑笑就拎着这些回去。
到家苏笑笑翻出张怀民的烟,上面首长给的。
张怀民不抽烟,轮到他值班夜里三四点钟最熬人的时候他也不抽,他担心抽习惯了,哪天烟没了,他忍不住打瞌睡。
晚饭后,团团刚出去,几个渔民拎着大包小包来了,他们笃定苏笑笑还没来得及买东西。进门看到饭桌上的东西,几个渔民愣住。
苏笑笑拿出平时招呼上门的军官的香烟,请几人抽烟,又把三包不一样的香烟给三人。
最便宜的香烟也要一两毛钱一包,而苏笑笑的烟一看就不便宜,几人不好意思收。苏笑笑塞给他们:“张团长不抽烟,我感觉里头都发霉了。还是去年除夕几个领导给的。”
这么久了有可能发霉,几人便收下,然后递出他们带来的东西。
苏笑笑指着四个布袋:“不止两斤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