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0章 只是大号孔明灯而已(1 / 2)

加入书签

第280章 只是大号孔明灯而已

待到开封府衙门口,陆北顾透过车厢缝隙望去,饶是他心中有所准备,也不由得被眼前的景象牵住了心神。

开封府衙那两扇象徵威权的朱漆大门,此刻竟是大敞而开!

这在讲究森严等级丶门禁如铁的官衙中,简直是破天荒的奇景。

门内也不再是影壁阻隔的幽深莫测,影壁直接被拆了,一眼就能望见甬道尽头那气象森严的大堂轮廓。

可惜倒是没有传说中的狗头铡。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实是府衙门口两侧的景象。

左侧,一张条案孤零零地摆着,一个穿着公服的老吏坐在案后,面前空空荡荡,只有几片被风吹卷的枯叶打着旋儿。

老吏缩着手,脸上带着几分尴尬,按照以前的规矩,都是由他这个「牌司」收状的,平民百姓,告状不得进入开封府衙,得由「牌司」收取状纸之后转交进去。

这里面的权力和油水,那可就没边了。

然而此刻,无人再向他递状纸,只有来晚的人到他这里登记个姓名。

而右侧才是真正的人群汇聚之地。

十数名皂衣衙役持棍分列两旁维持着秩序,而排队的人群从敞开的府门内延伸出来,在这些衙役引导下,于门外的空地上排成了长龙。

有拄着拐杖丶白发苍苍的老妪,有满面愁苦丶衣衫褴褛的布衣汉子,有携着幼童丶形容憔悴的妇人

寒风中,他们或瑟缩着肩膀,或焦急地探头张望,但脸上都带着一种过去不敢有的期盼。

「你看那边。」

下了车,曾巩低声示意,语气里带着由衷的敬佩:「包府尊到任后第一道令,便是废了这『牌司』陋规,以前是『凡诉讼者,不得径直到堂下』,而包府尊偏要大开正门,让黎庶直入大堂,当着他的面,亲口诉说曲直!」

陆北顾观察了片刻,告状的队伍虽长,却异常安静,只闻寒风呼啸与压抑的咳嗽声。

偶尔有衙役低声喝令「肃静」丶「依次前行」,众人便立刻噤声,秩序井然。

「立朝刚正,闻者皆畏。」

陆北顾心中默念着关于包拯的评语,此刻亲眼所见,才真切感受到那份「威」与「敬」从何而来。

「包府尊此举,确如雷霆。」

陆北顾感慨道:「旧制盘根错节,『牌司』更是胥吏上下其手的关窍所在,如此一刀斩断,非大魄力丶大担当不能为。」

「正是!」曾巩深以为然。「介甫兄常说,欲革弊政,必先破其壁垒,开其门径!包府尊此举,便是开了开封吏治革新的第一道门径.走吧,府尊与介甫兄正在堂内等候,莫让他们久等。」

曾巩显然是熟门熟路,与门吏出示了王安石给他写的两张公凭,便引着陆北顾径直穿过仪门,绕过戒石亭。

开封府衙的戒石与成都府衙的一模一样,从形状到文字,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一名身着青色公服的小官已在这里等候,见曾巩二人到来,连忙行礼:「曾先生,陆郎君,王提点正在二堂内等候,请随我来。」

瞥了一眼,陆北顾随小官绕过大堂进入二堂。

二堂是知府日常处理公务丶接见僚属的地方,比正堂少了几分升堂问案的肃杀,多了几分案牍办公的氛围。

踏入二堂,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堂内陈设简洁而庄重,左手边的公案后,王安石端坐着,手里看着文书。

见陆北顾和曾巩进来,王安石放下文书,向他俩示意:「稍等片刻,包府尊正在断案。」

两人坐着等了大约两炷香的时间,包拯才赶回来,案子肯定没都断完,只是暂时歇息。

上次见包拯,陆北顾是隔着河,距离太远,所以看得也不真切。

如今一见,包拯的面色并不黑,眉心中间也没有月牙,只是一个年近六旬的高瘦老人。

王安石介绍道:「府尊,这位便是泸州举子陆北顾。」

陆北顾连忙上前,依礼深深一揖:「学生陆北顾,拜见府尊。」

「免礼。」

包拯面色很严肃,他的目光在陆北顾身上扫过,说道:「王提点已将你的那篇《论汉唐以来吏治得失》交予我,此文写的不错,鞭辟入里,可谓是发人深省其中『无禄养之资,有破家之能』,此十字,道尽胥吏盘踞之根由,亦点明我辈欲澄清吏治之关窍所在。」

跟他的严肃态度不同,包拯的语气其实带着由衷的赞许。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