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 特制小菜(2 / 2)
陈桂彦拍板道:「一人点一个,我要个火爆腰花。」
「火爆腰花丶鱼香茄子丶炝莲白各一份!」
吴建军将点菜单撕下来钉木板上。
与此同时,李二郎也推门而入:「掌柜的,客人要换盏了。」
吴铭头也不回地吩咐:「腰花和茄子多备一份料。」
前者正好拿来炒荔枝腰子,鱼香茄子连味型都不用改,直接一锅烩了。
「第二盏:荔枝腰子丶鱼香茄子——」
话音未落,满座皆惊。
「荔枝腰子?」
林希几疑耳误,他方才向二苏荐罢状元楼,怎的此间便把人家的招牌菜端上来了?
当即追问:「可是状元楼的做法?」
李二郎一边斟酒呈菜一边作答:「小店的荔枝腰子比之状元楼的,有相似亦有不同,请诸位品评。」
原是仿制。
四人恍然。
理应如此,状元楼再是不济,到底是七十二正店之一,正店名肴岂是寻常小店可比?
东京食肆素来效颦成风,凡正店推出新菜,必有无数小店争相效仿;然形似易得,神韵难求,菜虽同名,滋味差别却不可以道里计。
不过,出乎林希的意料,这道荔枝腰子的卖相着实不坏,不仅腰子所呈现的荔枝形和状元楼的一般无二,酱色之稠丶香气之浓甚至犹有过之。
可盘中独缺芫荽,终非本味。
六人执筷品尝,细嚼慢咽间,但觉酸丶甜丶咸丶鲜诸味在唇齿间丝丝交织,竟融为某种既熟悉又珍贵的滋味……
林希和林旦在福清老家时常啖荔枝,对这滋味自不陌生;王汾和胡宗愈虽只尝过屈指可数的几次,亦对此印刻深刻。
来自荔枝产地的二苏更不必说,苏轼立时拍案叫绝:「好一道荔枝腰子!形神俱肖,竟得真味矣!」
腰子就得趁热吃,苏辙闷头吃菜,可一碟的量委实太少,转眼便吃干抹净,顿觉意犹未尽,恨不得再来一碟,到底是忍住了。
鲜果倒是无妨,热菜却不便再续。
端起凉茶冰一口,忍不住问:「莫非状元楼的荔枝腰子更胜此一筹?」
四人面面相觑,有片刻的沉默。
终是林希停箸沉吟:「子由今后若是想吃荔枝腰子,但来此间足矣。至于状元楼,除却荔枝腰子,尚有数道招牌菜值得一品……」
午间用餐高峰来临,店外烈日高悬,川味饭馆里同样热火朝天。
吴建军不时进厨房催菜:「六号桌的炝炒凤尾——」
「在炒了!」
李二郎也连声催促:「掌柜的,须上第四盏了!」
「走菜!没叫你!爸,走菜!」
谢清欢将卤好的鹌鹑捞出分装。
宋朝的上流社会将鹌鹑视作大补食材,特别有助于房事,故而凡宴饮必食鹌鹑。当今这位官家因为无后尤其信这个,一席酒宴上个七八道鹌鹑,亦不足为怪。
吴铭也入乡随俗,为六人准备了一道香卤鹌鹑。
谢清欢接着将炝炒凤尾装碟,喊道:「二郎,走菜!」
-----------------
ps:月初求月票!求追读!or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