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户部试点(1 / 2)
第130章 户部试点
蒋青云点点头。
「臣知道。」
「知道你还敢上这种奏摺?你不要命啦?」
望着略显气愤的顺治,蒋青云知道,自己已经真正的走进了小皇帝的内心。
简在帝心?
不,蒋在帝心。
着名的官场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过:
「我给唐宁街的领导们提供方案时,从来不会提交唯一方案。一般来说,我会提交上丶中丶下三策,供领导们挑选。」
「把选择权交给上司,就是最好的护身符。即使事情办砸了,上司也没法甩锅给我。大不了,两颗人头一齐落地。」
「后来~由于教皇和国王的双重压迫,我漂洋过海来到东方,成为了一名客卿,但我没有气馁,凭藉扎实的物理知识和良好的斗争素养,顺利进入帝国内阁。说实话,我在伦敦的社交场也要站起来敬酒,我其实并不排斥敬酒,我只是不喜欢给蠢货敬酒。」
「我,牛顿,一生俯首拜青云。」
蒋青云低声道:
「臣的想法是,先从六部当中择一部,由臣来牵头搞试点。」
「哪个部?」
「臣想,不如皇上和臣各自写下心中的答案,然后一起揭晓。」
「好啊。」
……
牛顿走的只是小道,蒋青云走的是大道。
两张纸条同时展开。
第一张是——「户部!」
第二张还是——「户部!」
顺治激动的一拍桌子。
「爱卿,不谋而合啊。」
「皇上圣明,这一眨眼的工夫居然就猜透了臣琢磨了足足半个月的方案。」
「哈哈哈哈哈~」
顺治笑的很开心。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人人都喜欢被颂扬,哪怕是皇帝,哪怕是圣人。
实际上~
户部是唯一选择。
战争还没有结束,加之军权敏感,顺治不可能让蒋青云去兵部搞试点,礼部丶刑部丶工部不那麽重要,无关痛痒。
吏部倒是重要,但吏治改革一时半会看不出效果。
只有户部,可以立竿见影。
所以,蒋青云算透了这一层,看似是选择题,实际上无论怎麽想,最后都只有一个选项。
……
兴奋之后,顺治又冷静了下来。
「爱卿,兹事体大,这个议题肯定要上早朝,你和宁完我丶范文程私下沟通好,争取早朝时更多人的支持。正如你摺子里说的,大清帝国的中枢衙署要重视流程,重视程序。」
「皇上放心。」
「朕当然放心,朕就是感慨,满朝文武像你这样既忠诚又能办事的臣子还有几个?」
「有。」
「谁?」
「户部宝泉局大使,周绍。」
顺治愣住了,真有吗?
「此人和你是什麽关系?」
「臣的挚友,曾在吏部做过多年的师爷,最关键的是,此人也信佛,而且十分的虔诚。」
顺治提笔,写了张条程。
「户部周绍老实敦厚,可酌情提拔。」
然后唤来小太监。
「交给端重亲王。」
……
我大清皇帝也要有自己的豹房。
其实紫禁城的人都知道皇帝干嘛去了,但谁也不敢劝阻,他们私底下把东华门外的红砖建筑群称为「红宫」。
慈宁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