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邀名逐利(1 / 2)
第179章 邀名逐利
【晚一】
欧阳长林又追问了一些细节,张延毕竟刚打完草稿,对大多数问题都是对答如流。
欧阳长林也是越听越动心,最后忍不住道:「张总,你这个提案也算是有理有据,但想要推动改革,恐怕还缺了点东西。」
对于欧阳长林这说法,张延倒是一点都不觉得奇怪,毕竟他只提到了转播权的事儿,却没有提引入民间资本的事儿。
这一来,自然就显得『动力不足』。
不过他还是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道:「那欧阳主任你觉得,该怎麽增加改革的动力呢?」
「改革后面不还有个『开放』吗?」
欧阳长林提议道:「现在港岛最着名的就是影视业,等以后港台融入内地,各地电视台总不能还是用仨瓜俩枣,拿走人家花了大本钱拍的电视剧吧?
97将近,我觉得用这个理由引出转播权市场化,应该没多少人敢跳出来反对。」
张延听得眼前一亮,确实,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引入港台做由头,确实比开放民营资本更容易推动转播权市场化。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欧阳长林就一定比张延更聪明丶更有眼光。
主要是张延对港台本能的有些抵触,而欧阳长林则是一门心思想要引入呆弯资本,所以就更容易想到这条『曲线救国』之路。
接下来两人是越谈越投契,两人很多理念都不谋而合。
张延也根据他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自己提案,把开放民营资本这一条,包装成了对港台现状的一种认可,甚至是让利。
虽然大家现在一听到让利就反感的不行,但在那个『我爱日月潭』的年代,从上到下对『让利』的做法都是坚信不疑,以为能用真心换来好意。
在这期间,欧阳长林对圆梦唱片的经营,也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帮着补上了一些初创时留下的漏洞。
这让张延对其越发看重。
王晶花虽然也是个有主意的,但毕竟年轻经验少,很多地方还是差了那麽一点点意思。
欧阳长林则更加的成熟老练。
只可惜对方已经是湖南台的中高级领导了,否则张延还真想挖他过来给自己打下手。
…………
欧阳长林在津门待了一个星期才意满离。
而接下来的日子里,陆续又有几十家市县电视台找上门,张延也照本宣科的开了两堂课。
直到15号之后,来取经的人才渐渐少了。
虽然年底这几天,圆梦旗下的歌手都有演出任务,不过张延已经无心理会,全权交给了王晶花和王忠旗处理。
因为年前年后他基本是要连轴转,先是载着陈虹丶张芳丶康诙回老家,等腊月27再把康诙送回老家丶把陈虹送去京城机场。
而到了正月初五,遵照母亲的指示,他就得飞去阿卡林省,给陈虹的父母拜个晚年——要不说这平时的电话粥没白煲呢,陈虹都没张嘴,做婆婆的就主动提出来了。
张延为了这次登门,专门托马卫都帮忙淘了副郑板桥的真迹,这是副行书七言对联,拢共花了一万四,算是标准的一字千金。
虽然不如陈虹那副家传的画有意义,但谁让张家祖上都是贫下中农,没攒下什麽传家宝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