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3章 立夏之时,我等会登门拜访荀氏!(1 / 2)

加入书签

第83章 立夏之时,我等会登门拜访荀氏!

桃林下,颍川士人济济一堂。有德望长者讲述诗经,一众子弟各展文采,求点评以扬名。几位乡贤老人扶坐上首,要行乡饮酒礼,彰显士族德教。此时桃花翩然,香气萦绕不绝,又有乐师鼓瑟吹笙,营造和乐融融之景。而仆役们送上酒水,在席间恭敬侍奉,无需士人亲自动手,只需安然坐享即可。这就是颍川文教的盛事,也同样是可以传扬天下丶引为好谈的「文会」!

然而,从士族瑰丽的桃林下走来,来到官道的田埂旁,就能看到有些发黄的麦苗,发现今年旱灾的苗头。降雨不足丶田地缺水,夏收减产甚至绝收,就像天际可怕的阴影,笼罩在农人们的心间。而一群农人打扮的乡间过客,就齐齐坐在田埂旁,很是沉默安静,半点也不喧哗。这种低调的秩序只能证明一点,那就是这群人的来历,并不简单。

荀彧姿态端正,稳步而来。他的视线扫过这群「乡间过客」,眉头微微扬起,脸上也若有所思。接着,他在众人警惕的目光中,走到田埂边,隐约被围绕在中心的「老农」处。他看了眼老农边英气勃勃的少年,就面朝老农作揖行礼,邀请道。

「这位老丈,在下荀彧,字文若。今日陈太丘公举行文会,讲述德教,而顷刻有乡饮酒礼。老丈在此处旁听多时,是敦厚之长者。彧愿奉请登席,共论乡道,饮此礼酒!」

闻言,张承负面露警惕,盯着这位「王佐之才」的年轻士人,手已经摸到了短刀的刀柄上。以对方的敏锐,对太平道这一群精锐门徒,不可能什麽都看不出来。而这种邀请,莫非是试探?

大贤良师张角伸出手,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示意不用担心。他面露温和的笑容,对年轻的荀彧道。

「我不过锄草食粟之人,不解士礼。荀君请我赴乡饮酒礼,入这士族盛会,乃为何事?」

听到这出乎意料的回覆,荀彧怔了怔,脸上有惊异一闪而过。他默了默,再次揣测了会「老农」的身份,才恭敬道。

「乡饮酒,是古礼所传,行此礼以尊老丶养德与教民。无论贵贱,哪怕是锄草食粟之人,只要年高德重,就可入席,居坐上首!而我等年轻子弟,当坐下首,为乡老们敬酒。以此,明长幼孝悌之序,敦亲睦尊长之谊,兴圣人之礼教,天下才能安宁有序!」

「噢!兴圣人之礼,安天下之宁,这确实是好事!但大道在心,不在筵席。易有大象,天地之交,草木发荣,不闻宴饮之声。礼若无德,何异画饼乎?」

老农抚髯而笑,摇头道。

「汝是个好人!然乡饮酒者,所谓尊古礼,今时却多是为了求名。尊老者,表其衣冠,奉入席间。席上歌钟,席下饥寒。朝廷腐败,郡县苛刻,天下灾疫四起,小民饥寒难活。而士子们饮酒聚会,空讲仁义,其实对天下的安宁无补啊!」

「?!」

听到这番话,荀彧浑身一震,脸上显出些动容。他抿着嘴,又仔细看了这气度不俗的老者一会,才再次低头行礼道。

「老丈之言,如疾风破窗,使彧知所未及。敢问尊姓大名?」

大贤良师张角笑而不答。他看了这风姿俊朗丶有礼有节的荀氏嫡系子弟一会,才悠悠问道。

「我听说,荀慈明已经从汉水之滨回来,回了颍川?」

「?!」

这轻飘飘的一句,让年轻的荀彧神色微变。他强忍着心中的震动,勉强笑道。

「老丈从哪里听人说的传闻?家叔慈明公党锢在身,隐居山水乡野,许久都未曾回来了.」

「嗯。」

大贤良师张角看着年轻的荀彧,淡淡一笑。这一问本就无需对方出声回答,对方神色的些许变化,就是最清晰的答案。他捋了捋短髯,对旁边的弟子张承负道。

「承负,之前让你收好的那本书呢?拿一卷出来,给这位荀君看一眼。」

张承负点点头,从身后的背囊中,取出一卷小心收起的《京氏易》,递到荀彧的手中。而荀彧疑惑的看了两眼,就骤然睁大了眼睛,惊讶道。

「京氏易?京氏易竟然还有道统留下?!老丈您是京氏易的传人?!」

「嗯。」

大贤良师张角笑了笑,也不多言。他从怀中取出一份早就写好的书信,递到荀彧的手里,郑重道。

「这是给你家大人的信。既然在这里遇到荀氏的嫡系子弟,也就免得我再派弟子,上门送信了。」

「眼下是谷雨,等到半月后的立夏,我会带弟子亲自上门,拜访颍阴荀氏!你家大人传承《费氏易》,正是世间少有的大儒之一。到时候,我愿与你家大人坐而论道,辩一辩我等传承的经书道统」

「此乃要事!还请缜密,勿要让此间的外人知晓!」

「啊坐而论道,辩论道统?!」

年轻的荀彧神色数变,最后变成一脸沉肃。他知晓这句话的分量,也知晓叔父对道统的看重。可以说,对荀氏这种「经学世家」来说,传承的经学道统,就是家族的根本!既然有同样传承的别家要来论道,那麽哪怕还处在党锢不能见光的身份里,叔父也必然会出面相见!他绝不可能避而不应,让家学道统的声誉蒙羞!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