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起事之後,能随我等向东的,只有渠帅(2 / 2)
张承负恭敬点头,对这位三师叔张梁很是亲近。他和高道奴的棍棒武艺,就是三师叔张梁教的。而这位三师叔性情豪爽,喜欢这两个壮实的后辈弟子,也把两人的身骨都练的不错。
三师叔偏向武风,不仅武艺不错,统帅的能力也出众。他麾下的上千精锐门徒,都训练有素,熟悉队形阵列,是按照官军的标准来要求的。
「兄长!看来之前兖州和豫州的行程,你经历不少啊!来,我们去庙后的偏殿一聚,饮些草药茶,好好聊上一聊!」
很快,太平道众人就在庙里庙外安顿下来。张角则带着两个弟子,随张梁去了庙后。四人分上下坐好,张梁亲自煮了些草药茶,给每人都分了一罐。然后,他才笑着对张角道。
「兄长!且喝些我调配的草药茶!甘菊明目,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生姜能驱邪气,散寒凉气。山茱萸强阴益精,滋养身体.想来你这一路,见得多,遇到的也多,想的更多,得好好休养一下了!」
「呼!」
一杯热气腾腾的药饮下肚,大贤良师长呼口气,张承负也浑身都热了起来。夏日暑天,内外都热,四人就都冒出了汗来。其中张承负年少,阳气极盛,汗水多,脸色却是红扑扑的。而张角年老,也一样汗水多,脸上却不见发红,唇色倒是有些淡白。至于高道奴,他身体最为壮实,像是棕熊一样,脸色红润,但又不大见汗。
看到三人喝完药饮的反应,大医张梁微微蹙起眉头,目光停留在兄长身上。两个年轻的「壮实孩子」自然不用说,一个比一个结实。但兄长这一身气虚自汗,却显出些骨血衰弱的徵兆来。
「卫阳不固,命门火衰」
大医张梁神色变化,想要说些什麽。张角却预判一样的摆了摆手,笑着道。
「一路疲惫,有些体虚,不妨事的!这一次,我们是去年冬天,从冀州渡河南下。先到兖州,见了你仲兄,谋划了些大事然后再向西到豫州,经陈国入颍川郡。这说起来,话就长了」
这一番长谈,一说就从下午讲到了半夜。中间众人用了些粟米的晚饭,张梁又给张角备了些补血的桑葚,把煮着的药汤,换成了枸杞与生地黄,都是滋养的药材。
「叔弟,我与你仲兄商议了,原本的起义计划,需要改变方向,不要急着会攻洛阳!洛阳有朝廷大军驻扎,周围关隘险峻难攻,也不是急切能攻下来的。你仲兄会重点经营大野泽到泰山一带,把那里变成我太平道长久扎根的根基,作为兖州黄巾的核心,并且与更东边的青州黄巾策应!而你在颍川这边,也要调整方向!或许,你该带着颍川黄巾,向东向北撤离,甚至渡过黄河去冀州.」
听到张角讲述的战略变化,大医张梁神色数变,脸上显出震动。他深深的注视了少年张承负一会,知晓兄长制定的太平道战略,恐怕都是受到这少年「附魂预言」的影响。
然而,兄弟三人传道多年,谋划了多年的计划,牵扯到那麽多信徒子弟,甚至还勾连了许多党人士族与部分宦族!太平道起义的战略,要是真这样彻底转向,那就从「联系士族宦族,三面举兵会攻洛阳」,变成了「据守冀州丶经营兖州丶深入并州」!
这是从短期的速战求胜,武王突袭般的伐纣,变成了长久的相持求活,变成光武中兴的经营了!
「兄长,你真要如此行事?若是不能速破洛阳,一旦长久相持,官军源源不断的从各边郡赶到.那我太平道的门徒虽多,怕是无法抵挡啊!」
「叔弟,洛阳破不了的。会攻突袭洛阳,本就是一步险棋,是把我太平道百万信徒,都赌在了此间!而洛阳的成败,又不能由我们做主。得看党人们的反应,看宦族的内应,看元义的刺杀」
说到这,大贤良师张角摇了摇头,叹道。
「我本来觉得,会攻洛阳,是唯一可能成功丶改变世道的路.但承负让我看到了一条新路,虽然更为艰难,但却切实可行,比这条路成功的机率更大!只要能控制大野泽-泰山,入了并州,那麽哪怕大河两岸的百万黄巾尽数失败,我等都败亡身死在并州群山与大野泽泰山里,也还能留下我太平道的星火!」
「叔弟,皇帝的寿命无多,士族与宦族的平衡,都维系在他一人身上。只要我太平道的道统能传承下来,能熬到皇帝身死,大汉天下就此分崩离析那天下事,就依然大有可为!我等的志向,太平的黄天,或许终能有降临的一日啊!」
听到这「殉道」一样的话,看着兄长脸上坚定的神情,大医张梁默然良久,只能给兄长又砌了杯药饮。接着,他又看了会跪坐倾听丶神色肃然的张承负与高道奴,第一次叹了口气。
「兄长,既然你心意已决,那我也就只能听你的了!只是,我太平道在颍川的谋划,在整个豫州丶荆州的谋划,可都和士族党人密切相关!那些各地的方主渠帅,虽然明面上都是信了我太平道的黄巾,底下也都是我太平道的信众但这些上面中间的渠帅首领与骨干,恐怕不是我一声令下,就能调动往冀州丶兖州的!」
「若是明年起事,会攻洛阳,有士族党人与我们合作,起义肯定能大兴!但若是把颍川黄巾带着后撤,去和世家大族与朝廷,争夺冀州与兖州的乡间.那遇到的阻力,恐怕就大得多了!」
闻言,大贤良师张角神情凝重,看着大医张梁的眼睛,沉声问道。
「叔弟,若是我太平道教首下令,并由你来亲自指挥.豫州黄巾,有哪些渠帅,会跟着你向北渡河去冀州,或者向东退入兖州?」
「渡河入冀州,退入兖州?」
大医张梁沉吟许久,眼中浮现过一张张熟悉的渠帅面孔,也浮过这些面孔的根脚,他们背后的党人士族,这些都瞒不过他。良久后,他才缓慢郑重的回答道。
「豫州渠帅,颍川波才丶汝南彭脱丶汝西何仪丶颍南黄邵丶汝南何曼丶汝南刘辟.各有信众数万,聚众占据一地,戴黄巾以奉黄天!」
「但这些黄巾渠帅,大多数是豪强出身,背后和士族党人,尤其是汝南袁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等若是起事举兵,不往西会攻洛阳,反而往东边丶北边转移后撤.」
「那这麽多渠帅中,能随我等一起,离开豫州的,恐怕就只有一路!」
听到这,张承负心中一震。他睁大眼睛,看着三师叔沉肃的面容,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传来。
「只有我两人的亲手传道丶提拔培养的那位渠帅弟子!只有本郡的波才一人!」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