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王业不偏安。(1 / 2)
第68章 王业不偏安。
戍天历31年7月,雍鸡关以南。雨水依旧是符合节气爻算预报,至于雨量,和昨日的差不多。这说明南疆区域并没有受到中原邪月破坏山河事件所影响。
武飞瞅了瞅屋檐下的三姑,姣好的面庞上,阴沉的和水一样,武飞:「嗯,估计是大姨妈来了。」
作为武家军中总会计的武飞接收到北路大军要求军资补给的需求,叹了一口气。
关于北路军现在要匡扶天下的出兵理由,武飞深吸了一口气,评价道:「真的是又单纯,又复杂。」
相对而言,南路军眼下的出兵就愈发的朴实无华。
在武飞的「按劳分配」准则下,所有南路军将士们对出关的理解和认知一向是粗鄙且统一。即确保南疆自由开放的市场。
由于南北两路大军这几年来「为何而战」的理由截然不同,而北路军要消耗相当于南路军两倍的粮草补给供应,以至于这几年来,家中同样有子弟在北路军的南疆人,多半对北路用兵都有了一点牢骚。
这不少村头的妇女们,在看到那些个男人北漂的女人时,都在左右咬耳,摇头叹息。
尤其是一些大嘴巴的村妇之言,「你说,那朝廷有什麽好保的,这些年来,年年兵灾,地龙翻滚,皇帝老儿也没出来认个错。」
这些村妇们不清楚,要在北边天子脚下,说这样的话,八成会被胥吏锁拿住关押到了大牢,随后整肃民风。但是现在吗,谁叫岭南这儿是王化不显呢!朝廷在这儿的官吏们,对下面愚民们愈发大逆不道的言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爻南部三个郡,大爻的招牌在官僚以及豪门中依旧是金闪闪的。但是在乡下人这儿?武小雀这几年「小恩小惠」不断收买下,田埂草榻间,大爻君恩已经被甩到地窖里面和偷吃杂薯的耗子们坐一桌了。
宣冲在「作业本」上的备注:当一个集团的统治阶层,做不到自己所说的「礼乐」标准时,那麽就不要妄图,继续用「礼教」来驱动百姓如同柴薪一样自愿进入锅膛中。
处于中下层的百姓们,看似是「盲目」听命,如同流沙一样等待聚合;但实际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帐,当统治阶层只注重自己投机取巧的帐本增长,而不去和百姓们心里那本帐去对帐,那麽割裂就开始了。
…武飞的阶级终究和小民们是不一样的,作为领主要有点对王朝忠诚的觉悟…
这几年武飞依旧保质保量给了北路军足够的军资。一车一车木牛流马,其宽阔的独轮在往返的道路上压出了一条独特的宽车辙。
关于匡扶天下这一套,武飞的「不想做」,不代表「拖后腿」。
匡扶朝廷这个「股」,是每一个心中藏有作为的地方势力现在都应该投的,万一要成了呢?万一朝廷真的被匡扶住呢?
退一万步来说,大爻还没有彻底丧失人心,就算今天他嫡系武装全灭,还是有大把大把势力愿意来匡扶,比如说武飞就是其中之一。
原因是目前大爻境内各个武装派系现有的名分都太低了。通过军功上位的新贵们也都希望大爻能够承认自己地位,。
按照汉朝被替代的节奏来说,武装派系必须先取得「异姓王」名号,异姓王替代朝廷开始对天下人才笼络,把朝廷礼仪体制彻底变成旧版过去式,才能取而代之。
统一天下的要素是啥?司马昭的「兵强马壮者得之」的错误答案,被后面没文化的学渣们乱抄,结果南北朝交了一大堆不及格的卷子。
因为南北朝「兵强马壮」总在一州之地,其在某个十年阶段相对于其他打的凋敝的州兵强马壮,而一旦用一州兵马成功一时压了天下,随着时间推移,各州缓过气来,那就轮到你这个朝廷兵马暗弱了。
用朱元璋压制淮西勋贵才是标准答案,皇帝夺天下时靠一州兵马,但守天下时候,必须要收各州人心。
故在旧的法统被某个傻子彻底砸碎之前,新的野心家就必须要在旧法统体系下获得足够法理授权。
旧朝法统,是所有造反者,不,所有替代者都要面对的问题。
宣冲穿越前所经历的「前朝」是军事弱,且对外不平等条约太多,人心涣散甚至出现了逆民族思潮,不少且前朝的上流毫不掩饰的的甘愿为外族为仆,属于五千年来数一数二弱法统,故当时牛人们可以踢开这个法统,直接开天辟地。
大爻通过伐无道立国后,分封,建礼制,统修山河历法,延续到了现在,属于强法统。这个法统,现如今天下「士农工商」各个阶层都是有大把人认的。
武飞总结:自家现在还是列侯级别。要参与争霸天下的游戏,这个身份远远不够格。必须持续支持大爻,确保自己这边爵位不断提高。
更直接一点说,武家以列侯身份招募的人才,是仅仅只限于南疆一隅的中等人才,但若是得到大爻一字王的封号,在大爻自身无法担责时,凭藉「一字王」的招牌就能从天下招募上等人才。
这就是大爻的「正版」版权。
…有觉悟但是懒得出力…
现在武飞嫌北路军人事情况麻烦,内部理想主义如同炸弹般不稳定,那是武飞自身「躺平」的想法作祟,不想操劳。但不代表眼光短浅,直接放弃分红。
注:袁世凯早年父亲死亡,袁世凯本家把他赶出门,没有给盘缠,后续袁世凯发达后,没给老家人分红,故近代史北洋相对淮系进步,袁世凯不像李鸿章一样,在政治上有宗族介入。
袁家人看不出袁世凯的未来成就也就罢,武飞目前稳稳地信。武恒羽那支北路军一定会在北方搞出大事情,未来肯定能整出王爵出来。
武飞美美的想着:武恒羽王爵到手,自己是可以分红拿到爵位。
而不卖命凭什麽分红?就凭现在的北路军在草创时,按照本家名义不打折扣稳定供应粮草。而哪怕武恒羽那边失败了!自己在南疆这边还存有势力。
到时候举起武恒羽的名义,不管是集小半个天下不甘心的人才再战?还是以天下苍生为重,结束刀兵之灾,凭藉前朝给的名分和手上现有军事力量为筹码,要求新朝封开国公爵,彻底融入其功勋秩序中,且与之联姻,这都是游刃有馀的。
武飞展望了一下百年之后,遂对今日自己面临战略抉择进行点评:如果今天弃了北路军,丢弃王业,玩自我封闭,那麽撑死了天,也就是一个南方「小中土」。
事事模仿中土,但是在真正中土人眼里,那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王业不偏安!一旦天下已定,自己这里偏安一隅,自己体系下人才就会心系天下,被未来大爻中部崛起的强势势力抽水泵一样抽取,不需要几代人体系就彻底烂掉。
宣冲带入百年后南疆中不满知识分子:在偏安区域,家产是武家的家产,但是人才们有自己的大理想,凭什麽让我的理想来保你的家产,为啥不能去汉廷谋职,伐武家不臣。来谋开疆拓土之功名。
…木牛和帆船运输的分割线…
随着武飞粮草送过去的,是一封「情深意切」的家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