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章 天地反击,尊王攘夷(2 / 2)

加入书签

营帐中恢复安静,武撼峦想到了什麽,打开了南疆地图,感慨道:「你们兄弟一定要和睦相处。」

武撼峦收到最近家里面信中,已经知晓武飞带着部队再次跑去南疆了,并且跨越灵江,看样子是试图彻底解决南疆问题。

对此,武撼峦非常欣慰,武飞在南疆经营上比自己强,做到了历代武家先祖们都想要做的事情,兵主之位传给武飞实在是正确的。

…半个月后,这场风波似乎过去了…

灵江南岸边,武飞将此次带来的大军分为三批,第一批已经带着战车等辎重回到雍鸡关,第二批则是后撤到灵江北岸,去奋行城中交接任务,而自己则是带着最后一批部队协同灵江北岸招募过来仆从军在南疆驻扎。

在做出这样安排时,武飞还进行了一个小小举措,那就是自己和瑶三姑合并帐篷了。

在合并帐篷后,让军中各个营中传来如下谣言。

「少帅是和瑶仙子一起病倒的咧!」「真的假的?」,这些好事者在二两酒上头的作用下,开始进行谣传的细节加工,讲到兴头上,便开始唱着「天仙配」的剧本儿,一群兵汉子们露出嘿嘿的笑容。

要是过去,武飞听闻到这种「作风」问题传播,是一定要辟谣的。

芙蓉帐暖度春宵这种文人传唱的风流,会让血战士兵心寒。并且武飞的军规中,也行军作战时严禁携带女乐。

现在情况是,军团处于非战时,是和平驻扎时期。武飞认定的军规中:允许军士携带家属在驻地附近常驻,有助于军心稳固。

在奋行城就是那样,武飞单独在城堡中心区域开辟了一个家属区域,供士官军官们的家属在那儿居住,当然如果军士收纳当地女子为妾,也在当地安排。

武飞和瑶三姑同营放出的讯号很明显,那就是自己要在灵江南部常驻半年时间。

当然武飞也没有沉迷女色,晚上并没有抱着她,毕竟大帐隔音不好,武飞这人呢,怕羞。

这样小小的「合营」,在众军将眼中,则是「早该如此」。

武飞在询问赵屠对自己这」留女入营「在营中是否有什麽负面情况时。

赵屠:「将军您先前也太过。手握两万军士,操持十馀万人吃喝,没个子嗣实在让大家难以心安!」

这样的回答让武飞愕然,随后带入这里礼制时代后,恍然了。

子嗣就相当于一个创业者留下的信物。这个信物在这个封建时代比任何玺印都要保真。

万一这个主公意外去了。若是什麽都没有留下,这麽大的摊子没有人做主!纵然手下有一些贤才,他们也无法上位服众。

但只要前主公有了子嗣,后继者就能通过先掌握辅佐权,再接过创出的此番大业。

未来这位接替者是继续做大替而代之,还是等这孩子长大后成为守成之君,对于这一辈诸将来说,当下他们打下来的基业,不会像草寇一般哄散。

在南疆诸多「功狗们」的眼中:武飞已经用能力证明自己是创业作祖之人。造人传宗就是必做题。

这个「后继者」不是通过收徒,亦或是认义子过继,能替代的。

刘备当年在「封」「禅」之间犹豫,纵然「封」这位义子,刘备已经认了很多年了,阿斗的能力也不在中人之上的样子。但相当于刘备宗室的关羽等势力,还是鲜明认为这打下来的基业,应当交给大哥亲儿子这边!

无他,集团是嫡子继承,逻辑非常简单,无需辩经,主公之外参股者们无需内斗。

现在武家军南路集团打完南疆后,心态无声无息已经发生变化了。

注意到这一点的宣冲(武飞):对于这些刀口换得血酬的将卒们来说,将这辈子卖命换来的富贵交给血亲,是绝对不可撼动的「意识形态」。

并且宣冲做出了补丁认知:若是流血者甘愿将卖命换来的富贵转交给「不是自己血亲」的同胞。那麽是近现代民族主义烈士的觉悟了,时代的大义发生全新的演变。

至于在这个世界中,宣冲觉得自己还是遵循传统。

因为即使在前世那个新时代,真的要挑选非血亲继承者,宣冲的标准其实是非常挑,首先要勇敢,无畏,再者是坚强,不虚荣。

然而在那个时代,找到这样的非血亲继承者,比赚一百万还难。满街都是消费主义养成的自私者。

…出关大军回归后…

武飞留守在灵江附近,修建四个类似奋行城的据点,这些据点目前营建是类似于东华郡的大营。为了快速立足防御,暂没有采用墙砖结构。

但除了没有夯土砖瓦城墙,以及朝廷直接册封的城隍,具体营建和城池差不多。

一颗颗被砍伐的巨木削尖烤硬,烧黑埋入土壤中。构成如同木质城墙的营寨墙。

同时由于岭南收纳的奴隶众多,自然是不可能就这麽放他们回去,而是利用这充沛的劳动力,垦拓出支撑这四个城池的田亩。

武飞谨慎的认为:目前在南疆百族暂时「畏威」时,干这个活是非常划算,而一旦当地民心脱离恐惧,叛心再起后,这些王业再想推行,难度就大了。

在这样的大营建好后,武飞从南部送来粮食也都消耗差不多了,于是乎放这些奴隶们各回各家。这些南疆本地种族,在丛林中是饿不死,他们哪怕从朽木中挖虫子都能存活。所以没必要养他们。

从战略上来说,武飞是在这里悄无声息的锲入四个钉子。卡住未来灵江南部诸多部落们的经济命门。

按照武飞规划,这些寨子,其常驻兵力是两百,就是武飞那经济适用性的部队来驻扎。

关于驻扎部队的血酬,武飞认为:用不着国王养骑士的待遇来供应他们,只需要给驻扎军的长官一个爵位就行了。至于下方兵丁们,就是类似于军户。

明朝军户弊病在于,在江南地区,受到世家制度侵袭,丧失了军队的独立性。以至于军屯,既受到军事长官管理,又被当地以文御武的官僚集团倾轧,进而最终文官集团完全压倒军户武官后,最底层军户被挤到最边缘,就变成了实质上的农奴。毫无荣誉,就毫无组织力,毫无战斗力。

但在边疆地区,文官权利没法越界,垦拓武官是将军府直辖!军户们不再是阶层底层。

在32年武飞离开前,授予这四个营寨千户一人一个铜质「校尉都督」的印授,这是武飞这个偏将军代表朝廷能颁发的合法职位。当然武飞现在还没有上报朝廷,按照朝廷现在江河日下的情况,有机会时再上报。

这四个千户并不知道武飞还没有上报,只当这是正儿八经朝廷授职,激动地接过这个职位。事实上,这个职位就算真的在朝廷那儿上秤,也挑不出理。

因为这是正儿八经的在大爻新边境上驻扎的堡垒。属于事实上有「岗」,啥,日后对帐时,朝廷在中枢库房中找不到在「编」对应?哦,一定是库房内数据丢失,会根据岗来补编,总不能说这「岗「是假的,让边境后退吧。

边境只要基层实控稳定,程序是可以根据挖出来的碑文等证据补办。

没错,武飞在这里立碑了,明确这四个军镇就是雍鸡关将军府设置在这儿,与灵江南部土司部落互市的点。

四个堡垒分别叫作,左翅堡,左爪堡,右爪堡,右翅堡。如此命名,武飞口头上:都是我的翅膀,和爪牙

实际上原因:「目前这些军事据点还都是木头栅栏,起太牛逼的名字不合适,内土官僚们看到后会说『就这』」武飞:「在边疆最好是朴实,可以被取笑没文化,但不能被扣上夜郎自大的头衔,等到此地真的牛逼了,请内土有分量的文学家过来赋诗一首,再改也不迟。」

武飞对堡垒中这些都督们授权:他们未来有钱了,把寨子改成城池,木栅变成夯土墙,夯土墙外面可以垒石砖,不需要考虑僭越,加强防御武备,就是尊王攘夷!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