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75(1 / 2)

加入书签

科武进士安排官职时,我听人说小柳将军勇武,可为平北大军的先锋将,便留了个心眼,特意将他安排到京南大营中去,看看他是否真的能担当大任。京南大营虽凶险了些,却是历练的好地方,果然不负我期望,小柳将军立下大功了,消息传来时,我真是无比欣慰。”

文怡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对,只能跪着说,“臣妾代夫谢过太子殿下恩典。”

太子似乎很满意,还笑说:“赏赐的圣旨很快就会下去了,因战事还未结束,因此不会赏得太厚,柳宜人可别在心里埋怨呀,等小柳将军立下更多的功劳,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他的。”

文怡伏下身,已经有些麻木了:“臣妾惶恐,为国征战乃是将士本份,朝廷有赏,是皇上恩典,臣夫与臣妾又岂敢理怨?”

杜渊如皱皱眉,心中生出几分遗憾,有些不舍地道,“殿下既然回来了,想必劳累了,不如早些传膳吧?用罢午膳,还可以略作小歇。”又对文怡道:“你且去吧,日后我再传你进来说话。”文怡大礼拜倒。

待她在小檗的引领下,略有几分恍惚地离开东宫时,杜渊如却转身面对太子,有些迟疑地问:“殿下……此举何意?”

太子微微一笑:“既是个可用之材,自然不能就此放弃了。更重要的是……”他抬眼看向妻子,“孤刚刚才发现了……,东平王一家的把柄。”

第二百六十二章 圣旨到

文怡走出了东宫后殿,方才觉得脑子清醒了些,回想起方才太子殿下的言行,不由得心下暗凛,猜度这位未来君王说的话到底有何用意。

当初柳东行在一众新科武进士中特地被挑出来,派往京南大营,赶赴北疆参战,肯定是前廉王世子朱景深在太子面前进谗言所致。太子殿下会答应这种无力的请求,自有他的考量。文怡正是为此才会心生怨忿,认为太子身为国之储君,竟然为了一个闲散宗室子弟的请求变牺牲了大好将士英才,实在是有失人君之道。

然而如今,柳东行已经立下军功,说不定还会继续立功,未来前程自然是看好的。太子在这时候出现在她面前,话里话外,都在暗示当初他的做法,只是为了试炼人才,而非因私忘公之举?????莫非太子有意拉拢柳东行?

文怡的想法有些复杂。太子将柳东行送上了战场,让它随时都面临着受伤身死的风险,害她担惊受怕,她自然是怨气难消的,但她也知道,太子的皇位是板上钉钉,再稳当不过了,不论其他皇子与藩王如何蠢蠢欲动,将来登上大宝的仍旧是他,柳东行既然有意出仕,那么不管他是要从文还是从武,开罪太子都不是明智之举,因此,即使她心中再怨,也只能劝柳东行忠于新君,勤于王事,而没有将前康王世子朱景深向太子进言的真相告知柳东行,以免激起他心中怨气,不利于他的前程。

文怡纠结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顺其自然。太子既然开口说了那样的话,可见他对柳东行还是挺欣赏的,就算将来被他拉拢了去,也对柳东行的前程没有坏处,说不定还有好处呢。至少,太子已经改了主意,不会再故意为难柳东行了。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文怡可不希望,柳东行在前线为国征战的同时,还要提防后方有贵人拉后腿。

既拿定了主意,文怡的心情也冷静下来。这时她们已经走到了东宫门口,有一个女官叫住了小檗,低声对她说了句升么。小檗皱了皱眉,神色不善她瞥了那女官一眼,才转过头来对文怡笑道:“柳宜人,奴婢还要回去侍候两位殿下,另寻宫人领宜人出宫可好?”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