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8(1 / 2)

加入书签

各州县,以利天下农耕。另,臣请派遣屯田司十位精通农事官员,携带新式农具前往受灾两地,督导当地农事。”

殿内空寂了几息的时间。

大抵都在震惊于,平日隐形似的人,如何突然吭声了。见其当众持本上奏,这还当真是头一回。

宝座之人翻过奏折,眼眸低垂的在那清隽字迹上游移而过。须臾,掀眸直直定向出列之人,凝视两息。

“准奏。”

回了队列,陈今昭胸腔里的心仍在砰砰跳个不停。

首回出列奏议,在威严肃穆的金銮殿内,在群臣百官的万众瞩目中,发表自己的提议,她难免紧张到后背出汗。

但立于朝堂之上,陈策得允之后,那种居庙堂得以用她微薄之力为黎民解忧的成就感,充斥着她的内心,让她无比雀跃与欢喜。

散朝后,她感到缓行面前之人的目光时,未抬眸,只抿唇微微一笑。那人脚步微顿,随即走出了宣治殿。

工部右侍郎离开前勉励她两句。

上朝前,陈今昭自是与他通过气了,所以他便也不会觉得对方是僭越上奏。只觉这踏实肯干的属下,不再一味闷头苦干是好事,朝议中肯发表声音,也能给工部在朝堂上添一分力度。

陈今昭不等阿塔海离开,就赶紧叫住了他。

阿塔海见到她还有些不自在,也不知要说些什么,就脸撇向旁处,僵硬杵那。

“阿塔海,今个下值后,你有旁的事吗?”

“陈,你,啥事?”

陈今昭冲他一笑:“没啥事,我在清风楼做东,想请你喝酒去。”

“啥?!”他指着自个鼻子,瞪大了眼,“你请我喝酒?”

“就是请你啊,你要没啥事的话,那这事就说定了啊。”

在他目瞪口呆,尚未从震惊中回神前,她拱手冲他行礼告辞,“海兄,酉时清风楼前,不见不散。”

阿塔海张大了嘴。

海、海兄?!

陈今昭整整衣襟,刚要雄赳赳的直奔翰林院而去,却听见有人唤她。她寻声望去,就见是沈砚朝她走来,往日忙碌匆匆的他,今个竟没提前离开。

“泊简兄今个不忙了?”

“忙里偷闲罢了。”沈砚打量她一圈,难掩诧异,“我今日看朝宴你着实不同了,观之竟有锐意进取之意。”

他并不掩饰自己的想法,直言道。

陈今昭赞道:“到底是泊简兄目光敏锐,的确是我想通了些事情。”她转眸看向他,眸光清澈却坚毅,“我是直臣,当走锐意之路。”

她愿当直臣,造福一方,这是她隐藏心底一直以来的愿望。但从前的她为明哲保身,从来都是只将自己龟缩起来,不敢做多余的事不敢说多余的话,唯恐得罪了人,害了自己及家人。

但现在眼见政治清明,她的身份在上位那过了明路,那她为何还要一味龟缩着?她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于这个朝代,直面她自己的人生。

沈砚心中震动,这是对方已经确定了自己来日的方向,明确了其脚下之前路。

回过神后,不由抚掌大赞:“善!朝宴,你的前路清晰了。”

人生在世,浑噩度日者众矣,能早定来日之途,明辨脚下之向,何尝不是大智慧。

两人分别后,沈砚回头望了眼对方离去的背影,好似见到了昔日锋芒凛凛的自己。

不过看着如今敛了锐角,愈发圆滑的自己,他也不由坦然一笑。他又何尝不是找到了自己的路。

双袖一震,抬步洒然离去。

此时正值午时用膳的时候。

陈今昭赶到翰林院这会,隔着福扇窗,正巧瞧见了坐在临窗处,刚将丰盛至极的膳食拿出来的罗行舟。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