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一四章 又回扬州五(2 / 2)

加入书签

五日转瞬即过,刘玄祈久等杜昭楠不来,便派人去府衙,一盏茶后江都县令和侍卫一起来了。

「臣江都县令张书琛叩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杜大人去哪里了?」

「回殿下,杜大人去安丰场徵调灶户了。」

「安丰?」

「是,泰州东台安丰盐场。」

「为何?」

「殿下容禀,现已入夏粮收割期,若调民户征役则严重影响今岁夏粮,故五日前杜大人领命后便马不停蹄前后去了两淮通州分司吕四丶余东等十场调灶户服役。两日前则去了泰州分司草堰丶丁溪等场。今日未归,则当在安丰。明日必归。」

太子点了点头,「杜大人有心了。那便明日再说。」

「谢殿下,职务所在,本当尽心,下官还要筹措灶户之事,下官先行告退。」

「去吧。」刘玄祈挥手便放张书琛走了。

次日申时,杜昭楠风尘仆仆地前来向刘玄祈禀报。

「臣杜昭楠叩见殿下。」

「杜大人如何这副模样?」刘玄祈一件刘昭楠的样子不止是长途跋涉的样子,似还经历了一番拉扯。

「太子殿下,臣求殿下前往泰州东台安丰。」

「为何?」

「私盐泛滥!臣往安丰,本拟调灶户前来修路,结果到了之后便发现有一群人在往外运盐。臣本以为是盐商凭引运盐,结果他们中见臣一来,便四散而逃。于是臣待衙役去追,奈何臣本轻装前往,他们竟仗人多,不听调令,强行挣逃。」

「这还有王法吗?两淮盐运使何在?」

「盐运使大人现人在淮安,恐便是因此泰州东台才出现疏漏。盐运事务臣本协理,现臣已咨文淮安,然来回恐事态不控,故来求殿下。盐务亦是朝廷重务,事关赋税及民生。且私盐贩子多有武装,仅凭衙役难以弹压。」

「那孤便去一趟。」

「殿下,慎之!」杨卓阻拦了一下。

「杨大人,盐务亦是大事。曾侯爷,点齐兵将,这便出发。」

「陛下,如今已是申时,当下出发,恐将夜行。」曾达道。

「孤为太子,焉能视之不理?孤心意已决,立刻出发。」盐务事太子亦有关注,只是本次未领此命,故一路来听着便罢,如今私盐贩子都能反向驱赶朝廷命官,那便国将不国,对此太子有一种义不容辞感。且太子一直都想做事情来向皇帝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对他来说功绩多多益善。

杨卓和曾达对视一眼,杨卓从曾达读到了安危应无问题的眼神,便不再阻拦。

半个时辰后,太子并曾达加两千兵士轻装疾行而去,杜昭楠随行,杨卓留守。

……

太子轻骑往泰州而去的消息约在半个时辰后到了李云苏处,几人面面相觑,这又是什麽事?

「奇怪,这个时辰出扬州,往泰州方向。即便夏天日长,这也不是核查田地的架势。」李义先议论了一句。

「那杜昭楠着装狼狈。」马驫又进行了禀告。

「他这两日也没出去,为何会狼狈?」李仁说。

「夏收如何了?」李云苏问。

「十之三四」,马驫回答。

「那便还需个五日才能全部收完。」裴世宪说。

李云苏手指在桌上弹点着,她不知道何时也有了这个小习惯。「杨卓去了吗?」

「未见,只有曾达。」马驫补充。

「泰州不是动手的地方。」李云苏先一锤定音道,马驫点了点头。「他们也不是去查田的,若查田,杨卓当跟随。」

「莫非去盐场?」裴世宪猜测道。

「泰州有分司,约有十场。」李义补充道。

「应该是杜昭楠想拖延时间,调虎离山,引太子不知道去泰州做什麽,这样一来便可以再拖个几日,前期收割之地便可掩盖。」李云苏分析道,「盐场或者巡江都有可能。总之,不是去查田。」

大家都点了点头。

「驫叔,盯着,看看我们有没有机会。」

「是!」马驫领命而去。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