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2 / 2)
当然,做饮子成本也大,这些茶楼饮子铺都有专门的冰窖,或是专门的匠人制冰,摊子上卖这些冰饮成本高不说,也不会有很多人来买。
宝珠想的是做凉食,譬如凉面冰粥冷饭一类,吃着清爽可口,又能垫饱肚子,无论是码头做工的,还是国子监那些学子都是以垫肚子为主,能有口凉快的吃食还能再垫饱肚子,这几样吃食应当也吃香。
不是家家户户都有井,否则外头一担水也不会卖的这样贵。穷苦人家多去河里打些水用,稍微注重点的人家用的水无所谓,但喝下去的水仍要买的。
家中那口井正解决了凉食难得的燃眉之急,夏日里井水仍旧冰凉,这几日宝珠跟大哥一道试了许多饭食,粥备两样分别是莲子芡实桂花冰粥、绿豆沙薄荷冰粥。
熬煮好盛进桶里早早放井里湃着,过两个时辰取出来,便看桶沿立时凝结了细密的水珠儿,盛出一碗,不消片刻就喝个精光。
芡实粥在苏州时三伏天里一家人常吃的,至于绿豆沙薄荷冰粥,盖因徐氏撒在院里的一小片薄荷籽儿已经长出来了,密密麻麻长了一片,闻着且提神呢。
至于冷饭便是自家炒的香香软软的猪肉松,配上切丁的青瓜萝卜搓成饭团,一口一个吃起来也便宜。再一个冷拌饭,细烤过的猪肉、煎蛋、各式小菜与冷米饭拌匀,配上宝珠自己酿的酱,既好吃也顶饱。
至于冷面便是最简单的一样吃法,这冷面定价也最低,毕竟是在码头卖,用的是最便宜的黑荞麦面,一碗冷水加些酸甜汁子,再有拌匀的辣白菜加半个卤蛋淋几滴香油,这一碗只卖七个钱,既顶饱味道也好。
食摊只是小本生意,故而选的都是好做且方便的吃食,也并非忽然就换了吃食,入夏以后也卖,只是卖的少了,新鲜吃食渐渐多了起来,新上了冷粥凉面跟拌饭一类,有老客问宝珠几人便抓紧机会推销。
直到七月里,食摊上再也不见煲仔饭,都被新吃食替代了去。
砂锅是保温保冰的好东西,先前用来做煲仔饭的砂锅,现下无论是用来盛粥还是盛面都很不错,至于饭食,是新打了一批竹制的新饭盒来盛。
天气炎热,几人在伞铺打了一顶巨大的青幔布竹伞,遮在摊子顶上,热天里能阻挡些许燥意。
摊上吃食都分了三批,早起做一批一早卖,宝瑢半晌午,半下午还有黄昏边上分别再
送一批来。
其中凉粥在黄昏边上卖的最好,一日忙碌下来,没人想点火烧锅吃热乎饭,夏天本就心烦,人一热心里倒是更燥了。买不起什么各式牛乳鲜花果汁饮子,甄家食摊上的凉粥倒也是消暑的吃食。
且份量也足,一碗够两个人分吃。那薄荷绿豆沙吃起来更是叫人觉得畅快,清丝丝的从喉咙凉到肚里,一碗下去只吃的心里都舒坦了。
趁着太阳落山的余晖,家家户户都推门出来活动了,甄家食摊也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大哥走前配好了料,下午宝瑢熬的两桶粥,在井底冰了一下午,方才才堆在棉被里推过来,冷热交替间凝结的水珠儿还挂在桶沿呢。
一搬到摊上,原先两桶快卖空的粥就撤下去了,有自家拿了锅碗来装冰粥的,也有端了甄家砂锅往回走的,端走砂锅的都交了押金,一会儿送来时这钱再退还回去。
到天黑,两桶粥都卖光了,再有人来问的,宝珠也只能摇头说没有了,来的食客只得叹气,又同一道来的人说明儿再赶早些。
每日这冰粥卖的是最好的,多时能卖出去六桶,其次便是凉面,能卖出去三桶,拌饭跟饭团买的人就少些,多是国子监的学子们订食。
一日忙碌下来,兄妹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