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1 / 2)
车送过来了。宝珠又去街里寻铺子,请人打了彩旗,又请宝瑢相熟的绣坊娘子绣旗幡,这推车应宝珠要求,上头还架了顶,挡些风雨不成问题。
除了推车,一并送来的还有两张桌子几把板凳,新漆的桌凳还有些味儿,都摆在院里散味道。
个个摊子都显眼,若你家摊子灰扑扑没个特色,定然也不会有人来细看你买的是什么东西。就好比宝瑢摆摊卖画,还要带个染的五颜六色的花布,不怕花里胡哨,只怕不出挑,否则摊贩这么多,人家做什么要来买你家的吃食。
码头的摊子歇前特地同那些老客说定,年后到州桥支摊,若有想吃的等年后再去。现下甄家只接国子监里头学子订的餐食,还有那位裴大人给巡使司的下属们订的餐食。
自尝过甄家食摊上的饭食,这些学子们常要订饭,多时一日能有四五十份,少的时候也有二十来份,加上巡使司固定的十二份饭食,每日少说也有一贯钱的营收。
只国子监跟巡使司衙门这两处儿,每次做好都是宝珠直接送去了,跟大哥一人跑一边,也没再花钱叫什么跑腿。
裴巡使也不是每日都订饭食,往往是提前一日说定送去哪里,第二日甄家将饭食做好就送去他说的地儿,宝珠送过两回,他订的饭食甚少有送去衙门的时候,多是送到些犄角旮旯。
刘大与王四哥自摊子歇了,便专心跑起酒楼当说客,如今除了帮宝珠销糖蒜,还帮着卖咸鸭蛋跟辣白菜。
年前她买了许多坛缸,前后腌了好几缸辣白菜。留够了年后自家摊子上要卖的,其余的都叫二人尽量往外销,她给他们的价儿便宜,至于他们往外头再卖多少,那她就不管了。
二人如今卖这些小菜,比先前跑腿挣得多几番,心里承宝珠的情,常一起来送些礼,又晓得甄父在樊楼作厨,宝珠叫他们帮着留意有没有人家做席面,这二人竟也有些本事,帮着甄父揽了几回好席面。
徐氏年底甚忙,除了要跑房子,还要请牙行上下吃酒。除了请牙行管事们,还有那户籍所的几位大人衙差,前前后后已经做了好几回东道,打点下去银钱更是花费不少。
这银钱不得不花,明年还得在人家手底下讨生活呢,任是哪里卡她一下,她这活计就要黄。
她行事颇为妥帖,自个儿赚得多,交到牙行的钱也不少,管事的有心帮她留意着,若有机会便要保举她做官牙呢。
里外这么忙徐氏也不忘记跑一趟成衣铺子,裁了布给几个孩子一人定了一身新衣裳。
秋天熬的山楂糕用完了,趁年前还有功夫,宝珠将蜂蜜柚子茶也熬出来了,蜜是专门去挑的槐花蜜,整整两灌,闻着清香甜腻,价儿更是昂贵,熬过的柚子茶放凉过后封上蜜,静置几日,等浸透了便是好了,要喝时舀过一勺冲罢温水,既开胃又解腻。
回头等摊子摆起来了,卖吃食就赠热饮,银耳吊梨汤或者蜂蜜柚子茶任选一样。如今糖价儿贵,用这热饮子来揽客实属大方。即便不吃也要好奇摊子上卖的是什么,好奇的人一多,摊子的名气也就打出去了。
码头鱼龙混杂,来往的什么人都有,寻常大哥去船边揽客,宝珠一个人摆摊时常有些乱七八糟的人来说笑,大哥一回来那些人才作鸟兽散。甄家要是摆两处摊子,大哥依旧是留在码头,州桥这处摊子要好些,真有个什么事儿,也能找街道司的官差说理。
临到岁节,城里大小官员都放了假,国子监也是如此。
年底二哥考评拿了优等,只是毕竟才读了一年,那些年年考优的贡生都排着队等着举官呢,又不是那等有根基的高门,哪里又能轮得到他们被推举去做官,故而二哥与董家表兄都等着明年秋闱下场。
在国子监读书的好处就是周围都是优秀的学子,有些虽非同窗,但也能攀上几分交情,若是家中有在朝为官的,多打些交道也能学两分本事。
时间甚紧,如今住的这院子隔的十分狭小,二哥没个书房,将桌椅搬去空着的那间倒座房里头,只穿件厚大氅,也不点炭盆,只说人冷起来脑子就能清醒。日日读书做赋,眼花了便去院里劈柴,劈完柴又回去读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