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0(1 / 2)
“这位许大人也并非汴京本地人,因才干无双,否则也不会被点去翰林院做编修。”
宝珠点点头,真论起来,这许大人好似也还行,长得也算是眉清目秀,又想起他一见着宝瑢就不自觉的笑,且看着往后如何吧。
出了元宵,这年也算过完了,裴砚清赶着去任上,阿忠也要去许州,宝珠将平阳县的三个庄子与他说了。
“这三个庄子难处理,石大伯他见得世面多些,能压得住事儿,你将这信交与他。”信早早写好了,宝珠叫他与石地主带了信,又嘱咐道,“若是他看过信,肯应下这事儿,你便叫他先来汴京找我。”
阿忠点点头。
“若是石大伯去了河东,那许州那些田地就要你一人打理了,到时你且看着,若是人手不够便再寻个帮手,这工钱到时都一并支给你,田里活计累,从下月开始一月给你涨五百个钱。”
自去了许州,阿忠一年比一年黑瘦。他将宝珠交待的都记下,这才赶着车回了许州。
裴砚清去了县里,宝珠许久没到店里来过,这几日都在店里待着,虽说蒋实如今办起事来已经很是利落,可难免还有考虑的不周全的地方。
譬如采买一事蒋实总有些摸不准,有时还得与陈娘子一道去菜贩子那儿选菜,每日菜要用多少量也总拿不准。
少了菜赶客,多了菜放到第二日又不新鲜,蒋实苦恼,却也实在没想到什么好法子,这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不过积久下来也是难事。
宝珠得先将铺子里头积久的事儿先解决,这采办菜蔬的事儿先前她也不觉得,有多的便带回去,菜少了便与客人知会一声,但是若想吃一道菜却没吃上,难免有些赶客,且那些荤菜价儿也不低,若是买的多了实在浪费。
看着简单,办起来却不大好办,年里人多要的菜多,出元宵以后人就少了,宝珠这几日一直在店里记,每道菜一日能卖出去几盘,又叫陈娘子将一道菜要用多少分量差不多算清,有些菜能提前做,等到了上客的点儿再下锅炒,那四时时蔬就等不得,需得现炒现卖才香。
将每日菜蔬分量算过,往后再新上什么菜式也这般算一算,每日要多少菜便能估计个大概了。
蒋实跟在后头学了个清楚,他肯学,宝珠便也教的毫无保留。
头一年说年年都要办那饕餮大赛,去年事多,这事儿便没办起来,今年宝珠将这事儿交给了蒋实,现下店里人够用,宝珠叫他若有事,便喊大妮儿一道,二人打个配合。
自陈娘子与她那死鬼丈夫和离以后,母女俩日子愈发好过,宝珠去年到县里那些时日,她原先那丈夫还带家里人来找过一回事儿,蒋实也没惧怕,报了官又将店里损害的物件儿列了单子算了账,叫那一家子赔了两倍的银钱,又添油加醋将这些人送去衙门打了一顿,自此以后那些人就再没来过了,陈娘子也换了地儿赁房住,现下就住食店边上,若有什么事儿,蒋实立马就能照应到。
大妮儿心里最喜欢的便是宝珠,为着以后能一直留在食店里吧帮手,与她阿娘学的很是认真,这回宝珠回来,献宝似的做了不少菜请宝珠尝。
自然,宝珠尝过便给她涨了工钱,大妮儿欢天喜地愈发专心学厨,愈是经年的手艺越吃香,大妮儿只盼着宝珠什么时候再开一家食店,好由她去做大师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