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7(1 / 2)

加入书签

好,额头也有冷汗,忙上前嘘寒问暖,又隔着门喊,“香兰,香兰,快叫厨房做一碗热热的解酒养胃汤来!”

马大官人略略放软了声音,疲惫道:“再能干也只是个丫头,值当的你生气不成?她既生去意,强留也无用,天长日久,只怕要生出怨气。倒不如就放她去,年根底下,也算积福了……”

事已至此,赵太太还能说什么?

所幸春枝并非那等不记旧恩之辈,虽然赎了身,仍在马家多留了两日,与众丫头交割,将一干事务处理得妥妥当当。

而赵太太那边,先有丈夫一番话开解,后有香兰见缝插针宽慰,又见春枝这样知进退,最后一点火气亦被抚平。

离开那日,春枝特意来赵太太跟前谢恩,赵太太还给了赏钱和两件厚衣裳。

春枝推辞不敢受,“老爷太太肯放我出去已是天大的恩情了,哪里好再要东西。”

见她如此知道轻重,这几日得了自由也没肆意宣扬,赵太太心里总算舒坦了些,“罢了,你想着给自己赎身,也算有志气。二等丫头本就有一份年赏,虽差几日,念在你过去伺候尽心的份儿上,也都给了你吧。”

听了这话,春枝的心才算彻彻底底落到肚子里。

她第一次如此情真意切地给赵太太磕了个头,哭道:“太太待我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纵然今儿我出去了,日后也会常给太太烧香祈福,保佑您长命百岁。”

回想起来,赵太太对自己确实不错。

可也仅仅是不错罢了。

与“自由”相比,春枝选择毫不犹豫地抛弃这点“不错”。

这是明月第一次在外过年。

意义非凡。

一连几天,她和七娘都忙于采买年货,还特特向客栈打听了,确认新年夜也不关,厨房还会给滞留店中的客人们留两眼小灶后,心满意足。

明月哄了王老太太高兴,又让林太太焕然一新,王大官人也乐意照看,前几日便让店里的伙计多帮衬着,故而伙计们都很热情,事无巨细地交代:“大年三十直到初三,客栈里只有看屋子的,一应柴火、粮油和大灶间早过了账,俱都封存。不过大官人有吩咐,叫我们单独分一眼灶给你们使唤,只是需得自己提前买好了柴面粮油。想要热水,也得自烧。”

“多谢多谢!”这就很好了。

两个人将带回来的铺盖、衣裳俱都拆洗了,借着暖呼呼的炉火烘干,浑身舒坦。

明月的心情很好,还特意出门称了一斤糖瓜,一斤香煎蜜枣,一斤姜糖,一包加了椒盐揉的酥饼。

虽然之前她和七娘说好了要将赵太太给的点心匣子留做过年摆盘,但……架不住“勾引”,今天“咱们就一人吃一块,还有那么些呢”,明天“哎呦这边吃得多了,再吃那边一块平一平”……

如此这般,已所剩无几。

隔壁有卖橘子的,明月探头瞄了眼,觉得不如之前在杭州买的好。可北方冬日水果不多,只好挑挑拣拣买了两斤,又要香梨若干、冰糖半斤,大包小包拎满手。

等到了王家酒楼,明月已活像个雪人,站在屋檐下狗儿似的抖了几下才进去。

“明老板!”跑堂的看见她,指了指墙角,“方才有人来找您。”

找我?明月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又惊又喜,“春枝!你出来了?!”

春枝使劲点头,点着点着,笑眼里就蓄了泪。

第31章

明月空不出手来,扭身示意,“走走走,去屋里说!”

春枝犹豫了下,挎着包袱跟上。

“七娘,七娘!”明月喊道。

“东家,你回来啦?”听见动静的七娘吱呀打开门,从里面伸出脑袋来,“咦,春枝姑娘!”

之前两人就见过,不必另行介绍,三人先后进屋落座,七娘倒了热热的姜枣茶来,“我才听人说外面雪下大了,冻坏了吧?”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