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5(1 / 2)
花灯、桂酒、瓜果饴饼之类的做节是正经。【注】”
这回算是巧了,她们七月中到的固县,一路紧赶慢赶,今儿才八月十三呢,正好过中秋。
三人一起大笑,引得苏小郎也在厢房探头探脑,一双稚嫩虎目明光闪闪,“有饴饼?”
三人一听,笑得越发厉害。
-----------------------
作者有话说:恭喜恭喜,大家一起晋升、发财!
【注】我国祭拜月神的习俗由来已久,但真正意义上的“月饼”出现时间却相对较晚,苏东坡写:“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就是说北宋上流社会有吃酥油饴糖饼赏月的习俗,但“月饼”一词首次出现却是在南宋《梦粱录》中。
第43章
一夜好睡,次日明月果往各处走礼,结果薛掌柜直接堵在门口,盯着她手中的点心如临大敌,“丑话说在头里,过节走动倒罢了,这些东西你不要拿进来!”
明月:“……”
送礼还嫌弃?!
一问才知道,薛掌柜这边打从半月前就开始收到各类糕饼了,有自家做的,也有外头买的,哪里吃得完!
“我家里、店里都是布匹,最怕油香味儿引了蛇虫鼠蚁来,”薛掌柜头疼道,“正好你来,快多拿几盒去!”
如今她年岁渐长,饭食下肚便不怎么克化得动了,尤其甜腻腻的糕点之类,多吃了不仅容易痴肥,肌肤也黯淡无光,还是少碰为妙。
于是明月带着一盒点心来,捧着四盒走,半道上人都是懵的:
还能这么着?
稍后出城去到绣姑家,绣姑老远看她提着点心匣子便拍大腿,“哎哟哟,你怎得也同我做这些!快拿回去!省得那丫头瞧见闹着要吃,牙齿都要烂掉了。”
明月哭笑不得,“这可怎么说?好好的点心,倒没人要了!”
绣姑连连摆手,“你我不是外人,不必客套,你们几个都是年轻姑娘,岂有不爱甜的?快拿回去自吃吧,散与左邻右舍也好。只是吃完了记得刷牙漱口……”又唠叨些哪家牙粉不好,哪家气味虽然难闻,但用后牙齿却又白又滑等等。
左邻右舍……隔壁谢夫人的外子在衙门当差呢,各处孝敬怕不是更多,如何会缺? w?a?n?g?址?F?a?b?u?页?i????ü???é?n????????????.???o??
倒是租户芳星一家,背井离乡,虽不缺钱,本地却无亲友,想必不大会有人送。且家中又有一双儿女,正好与他们!
“你来的也巧,”绣姑笑道,“我们这边正合伙挖藕、买螃蟹呢,你要些不要?”
“要要要!”明月一叠声道,“这几日有些上火,正好吃些凉的泻一泻。”
早起她还馋螃蟹吃呢!正是瞌睡送了枕头来。
“你那边几个人?一个人头算八分银子,总包了交上去,明儿一早自有人送到家门口,十分便利。”绣姑道。
明月喜出望外,当场交银子,额外多给二两,“如今母蟹肥,且多要些,前儿还听人说做那蟹黄面吃,正有些馋。若有肥蛤蜊,也给我些,七娘做的一手好汤水,十分美味。”
苏小郎自不必说,她们三位女郎胃口也不小,单人分量必然不够。
正说着,外头又有人来同绣姑走亲戚,也是提着一色点心、一瓶桂花酒。绣姑少不得上前应付,回来时却一个劲儿盯着那匣子点心瞧,继而大笑不止。
见明月好奇,绣姑捂着肚子叫她上前看,“昨儿我买点心时特意在这里点了个红点,不曾想送出去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哈哈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