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2 / 2)
对比其他寺院下的那些逍遥庄园,稍显凄苦贫寒,没点定力,还真难熬。
这不,行蕴庄庄主清泉,就忘了佛祖的谆谆教诲,被红尘欲海勾得五迷三道,该破的戒一样没少,该缺的德一样没落。
本事不大,胆子不小。
起初是附近村镇有些实在扛不住徭役的平民百姓,为求生计,便会想办法凑上一笔钱,找到寺院庄子的管事人,通融着买个户籍挂靠。
对清泉来说,此事简单得很,无非是往庄子里多住些人,多些干活的奴仆,还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可这毕竟是小钱,没过多久,清泉就觉吃不过瘾,于是便开始私下里偷偷将僧籍高价卖给有需要的商人。
须知经商开铺子,寻常情况下每季度要缴上好些银两给官府,还得上上下下打点好关系,这笔支出对店家来说向来是轻则剥皮、重似刮骨的程度。
可有了僧籍就不一样了,铺子的主人若是有僧录司批的正式户籍,那官府是万万不敢收一厘税钱的,毕竟圣上有诏令在先,都得好生护着。
南楚的僧籍管控并不严苛,早前奉先寺也允许众僧随缘收徒,清泉就利用这项操作给自己收了好些个徒子徒孙。
这些开铺子的‘徒弟’是月月拿着分红来孝敬,清泉和尚本也只是寻常农人出身,哪见过这阵仗,自然钱礼收到手发软,乐不思蜀都言轻了。
清虚:“可前些年,寺主为了收敛风头,禁了寺中纳新。”
这对清泉来说可是晴天霹雳,直接断了他的财路。
清虚事后也跟休武探讨过清泉的心理,虽说大部分时间是他说,休武只静静听着。
在清虚看来,清泉胆子并不大,做的这些个事也算小心,就像他当初收入自己名下的那些弟子,也并非都是立即办了户籍,他也会挑拣着排好时间,随季度纳新。
再有些银钱给的少的,他便所幸先收为小沙弥,或是编进庄子里白徒养女之行,反正这些都是熬不住赋税剥削,只想求一个安稳处倚靠。
也正因清泉胆子不大,做得很收敛,因此这些年来,行蕴庄的事儿才没被抓住把柄。
况且清虚这些去巡庄子的人,毕竟是吃惯了斋饭闻多了香火的单纯和尚,虽说巡察监督,但只要查过表面上账目没问题,又见庄子里大伙儿吃饱穿暖能修行,岂会细咂摸这内里暗藏的老鼠屎呢?
然而元慧一纸禁纳令,可急坏了清泉,刚喂贪了的心,如何能收得住?!
所谓上有政令,下有对策,你不是不让纳新么,好说,我换个方式卖。
清泉查看了庄子里所有僧侣沙弥的户籍,逐个筛查排除,挑出了一批无依无靠又无能的在籍人口。
他暗中使了伎俩,让他们犯些错,再寻借口将人赶出去。
“然后私下里留着那些僧籍不上报销户?再转卖?”悟净和尚侧身看向清虚,挑眉笑问。
清虚点头,“还是高价转卖,咱们奉先寺的僧籍可是值钱得很,不止身份说出去有面子,就连朝廷发的补助和待遇也高于其他寺院。”
清泉这么一倒手,赚得更是盆满钵
满。
他当然不会蠢到再去卖给穷人难民,奉先寺的僧籍不仅质量高,如今数量有限,卖也要卖给出得起钱又有持续性分红可拿的一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