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3(2 / 2)

加入书签

了几句注意安全,便由她自在。

……

且说元慧闭关已有些日子了,直到兴安三年,过了毒五月才结束。

出关的元慧,却没有精进的喜色,反而沉重异常。

大凡有所成的修者,若遇机缘,在入定时则会感应到天命的指引或是某种预兆。

这与卜筮不同,盖因卦象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动的,本没有十成十,最精准也不过十之九,唯余一分无穷变幻。因为那一分,是形而上的天之定数,任谁都无法计算得准,这便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的道理。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y?e?不?是??????????e?n?Ⅱ?????????.???????则?为?山?寨?站?点

而天命给的预兆,那便是既定因果,想要改变,只有逆天而为,需要付出的代价,自然也是难以预计的。

元慧这次,所得预兆有二。

一则,他大限已定,若不出意外,许是还能闲游几载这人间繁华;

这二则,是他始终不愿再次思及的画面…

——太和殿上高悬着巨幅囍缎,百官朝贺,红绸叠妆,龙凤呈祥,迎亲仪仗浩浩汤汤列队而站,他的爱徒未了,身着华服锦袍,蓄着如瀑长发,倾倒在血泊中,绝望悲凉,身殒而目不瞑……

常说修行之人,无论遁入空门还是隐世求道,应当悲天下之悲、喜众生之喜才对,怎会受这俗世间的五伦关系所桎梏?

此言怕是世人天大的误解,总是有那么些沽名钓誉之辈,将修行一事宣扬得阳春白雪不染尘似的,实则天地生万物,万物皆在五伦内。即便是成佛成神,也跳脱不出天地二境,万万年轮转后,还需再应劫渡世。

而真正的能出天地二境,既是出了天地之道,入虚空,归混沌,比之‘无我’更入‘无’。

那又是何种境界?怕是神佛,也不敢轻易说出口的。

所以说,元慧在观想中看见未了弃道赴死,又如何能心无挂碍?本想要顺势的他,却因为不忍这结局,心中掂量着如何搏个一线生机。

……

这件事,他曾同归寺的悟明提及过,其实主要是为着使唤人去打探那戴着黄珀面具的绪智。

不承想悟明归来的时日较原本预计的晚了数月之久,待他去到玉峰寺时,只探听到绪智早在水陆法会后便入山闭关去了。

悟明走了空,回来将情况告诉元慧,言语中却并未将这事看得多重,隐约有宽慰元慧之意。

“虽然没瞧见绪智,不过,既然他只是打着舍利子的主意,那也说明他同禄康王也好、逸轩王也罢,均非牢不可破的关系。”悟明说着,不着痕迹地扫了眼元慧,视线未作逗留,却饱含深意,“早便说了,舍利子舍利子,不舍哪来得利,什么圣物不圣物的,你们这些个死脑筋。”

元慧捻动着佛串,也不恼,慢条斯理道:“阿弥陀佛,可舍,但也要它舍得真有所值才好…不计,并非毫无所计,无为,也非一无所为。”

这话听得悟明不免腹诽:且说你来日若想起自己现下的这般模样,会不会觉得颜面无存?

“看来,你是心中已有决断了。”他咂了咂嘴,囫囵咽下叹息,吐出几分深意,“玉峰寺也的确不是什么干净的地方,污浊阴盛,约莫着,日不久矣,你其实不必过忧,总归都是定数。”

元慧笑而未语。

悟明神色复杂,想说什么,又止住了话头,半晌,终是没忍住开口吐槽:“你当真想好了?又何必呢,都说自有定数,你自己若是跳出来,便成了那动因之一,往后的走势可就不是你能预测的了,如此这般又能改变什么?”

元慧视线投向堂外,盛日当空,云卷如瀑,可却闷热得连蝉的鸣叫声都微弱了许多。

“老衲岂会不知…了儿那里,总归还是要为他多备一备,也许就是生机呢。”师徒一场,最后能做的,也唯有如此,全了他对徒儿的护佑之心。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