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2(1 / 2)
。”
“嗯,师姐放心,阿情一向很听话的。”洛情展颜,恍若昙花初绽,美得惊心动魄。
呵呵……
狐狸抽了抽嘴角,今日这场对弈依然是以她妥协收场,如此看,七不悔的那些嘤嘤伎俩在洛情面前都需得败退三尺。
这就是个妖孽!
……
就这样,洛情每隔几日便会不请自来,不忌早午晚,随意得很。
十三晓得洛情不喜欢寅初,也从来不屑假意和颜,寅初却不同,他不见得不喜洛情。
事实上,他对洛情的登门入室并无多大反应,似乎将其当作了新交的小友。可这小友,性子傲娇,言语不美,常常以冷色相对,手谈输子还会怄气,非要狐狸在暗中踹两脚才收敛。然而这些在他眼中,不过是洛情的少年脾性,骄纵亦不失率真可爱,他倒宽心包容得很。
狐狸懒得管,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
……
许是在人界待久了,十三竟觉得时间过得快了许多,像套着小马驹,翻过了一个又一个山头。一晃眼,寅初迎来了他的第三十二个年头,如意也到了娇艳明媚的桃李双十,不得不将议亲一事提上日程。
因着之前出过吴三少那档子事,乡里乡间的闲言杂语给如意的议亲添了不少麻烦,盼她好的怕惹恼吴家,嫉她好的恨不能落井下石再补两桶脏水。
约莫是寅初在信中曾与须眉提过一二,没过多久,那老头儿便将如意收在膝下,做了义女,还特意派来车马护卫,将如意接去都城小住。又过了半年左右,如意的亲事便由须眉做主落定,将她许给了新晋勋贵,王氏的嫡系子弟、苏公的门生——谏议大夫王蕴之,婚期定在同年的七月七。
这大张旗鼓的架势,愼县城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寅初不是被放养的门客、刘家彻底攀上了苏门高枝、刘家幼女高嫁……诸如此类的言论又热闹了几个月,寅初的小破院险些被踏破,惹毛了杂毛狐狸,她转身便设了个迷魂阵,这才换回些许宁静。
十三对如意嫁人这件事,原是没有什么特别念头,她晓得,这是大多数凡人女子命中注定的一步。
直到她无意中瞥见如意写给寅初的家书。
信里面,如意简简言述着择婿的考量,以及议亲的过程,她提到王蕴之,只说他是中正君子,高洁雅士,为人谦和有礼,内敛沉稳却不失纯然;还说其并非工于名位之人,知进退,懂取舍;又说与其相处不必钻营讨好,也不必事事以夫为主,她可以放松地做自己,继续研究绣样;转而便将笔墨旁落他处,说近来有位夫人入宫进谏时便穿了她绣制的衣裙,得到宫里娘娘们的赏识,已有几位娘娘差人送来了拜帖,希望她择日入宫,参加赏花茶会,顺便交流一番绣技……
林林总总,书了许多,却始终未提及自己对于出嫁一事的心情,是否期待,是否紧张,是否甘愿……
寅初自从得知议亲落定后,再到读完妹妹的家书,也从未展露出明确的态度,不见欣慰,亦不见开心,似乎只是平静地接受事情的尘埃落定。
其实对于王蕴之的出身背景和为人他一早便清楚了,可以说,须眉将合适的人选全部摆在寅初面前,寅初经过慎重斟酌,甚至亲自设了些考验,最终脱颖而出的,除了王蕴之,还有另外两个世家子弟,皆是前途不可限量的后生。须眉本是钟意于另一位,但寅初凭借对小妹的了解,猜她十有八九会选择王蕴之。
果然,知妹某若兄,须眉如此感叹。
寅初却摇头浅吁,什么君子高雅,内敛沉稳,不过是借口,只因王蕴之身上有股子文人罕见的少年侠气,同她心中的念想有那万分之一的相似罢了。
十三自然不晓得寅初这些个弯弯绕的心思,但她本能地察觉出兄妹俩对于议亲之事看上去并非真正称心。
所以狐狸撒开四肢,出了趟远门,特意跑去都城面见如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