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章 格物大道(1 / 2)

加入书签

「竟能如此解读?」

「简直……这不是诡辩吗?」

「无话可说。」

「可这难道不是孟圣的真意吗?

孟圣说人之初,性本善。

孟圣说不善的那些不是人,而是禽兽,杀之即可,李大学士所言,难道与孟圣不是一致吗?」

自元代重新梳理儒家法统后,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的话拥有仅次于孔子的效力。

孟子提出性善论的同时,打了堪称无敌的补丁,那些生来不善的是禽兽,当杀之。

而李祺根据这一点,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论点,该是多坏的人才需要一直学习来提升道德啊。

那还是人吗?

这样的天生坏种,直接杀了便是,还教化什麽。

这是何等振聋发聩的质问!

「先生之言,学生无话可说,心悦诚服。」

「李师请继续讲述心理之辨吧,学生已然迫不及待后续。」

「是啊李师,还请继续讲经吧。」

堂中顿时响起了数道声音,居于两侧的鸿儒学者,神情各异,但面上皆有凝重之色。

这场提前到来的论道至此停下,李祺再次讲起了心理之辨。

「朱子注重格物致知,以便明晓天理,但想必诸生在读了许多书后,都会生出同样的一个疑问,既不知如何格物,又不曾得到什麽天理,久而久之,心中甚至对圣人学问有了疑虑。」

李祺这番话一出,国子监中顿时响起了一阵骚动。

众翰林学士皆是震惊的望向李祺,他们万万想不到李祺竟然敢提起这个尖锐的问题。

理学汹涌发展了一百多年,这种缺陷他们当然知道,也曾怀疑,但是没人能够解决,最终几乎所有人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不曾得到天理,是因为格物心不诚,是因为天赋不足,是因为……」

总之有无数的理由,格物致知是没错的,毕竟圣人又怎麽可能错呢?

「朱子说,世间万物,皆有其理,格一物,就能得到一物的道理,诚然是至理名言!」

「自三皇五帝之时,便有先贤观星,以日月轨迹定阴阳之历,这便是格物之道,先贤格日月,于是得日月之理!」

「水往低处而流,此乃水之理也,亦是格物所得。」

「每格一物,便有一物的道理。」

「李师,方才您说格物不是增进道德,那格出的理又有什麽用处呢?」

「好问题。」

李祺环视堂中皆紧紧注视着他的众人,道:「格出日月之理,便可以精准的制定历法,以助农耕,这难道不是太平天下之道吗?

上古之时,大禹治水,疏通九州,岂不是应用了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吗?」

「若是天赋极高之人,还能够融会贯通。

意识到不仅仅水往低处而流,山石也总是从高处落到低处,天上的东西也总会落在地上,这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实际上是同一个。」

「格物致知,所知晓的理愈多,就越接近道。

若是再能利用道理,去做成大禹治水丶制定历法这样的功,以及拥有崇高的道德,那样的人便足以称之为圣人了。」

「《左传》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这便是吾所探究出的,成圣之道!」

国子监中已经没什麽声音了,只有李祺的馀音仿佛仍在梁间萦绕。

讲堂内,数百儒生如泥塑木雕般僵坐,几乎再不曾见交头接耳之人。

便是连大口喘气的人都不曾见。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