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 / 2)
第11章
宝珠连连摆手,恭维道,“大人眼力了得,竟知道我是要找这只钗,什么表功不表功的,可折煞我了,该当我谢大人才是。”
能进园里瞧瞧已算不错了,可不敢在那些贵人面前露了脸,才从姑苏躲到汴京,若再在汴京招上事端,只怕躲都躲不掉,
裴巡使笑,“看姑娘这打扮便知约莫是姑苏人士,这钗也是南制样式,又想起今日你在那小路上是寻物件,想来寻得便是这钗了。”
宝珠作一副心服口服的模样,话已说清,二人也行礼别过。
大哥正好从木匠铺子出来,问宝珠是发生了什么事,宝珠没说旁的,只言瞧见个新鲜吃食想去瞧瞧。
大郎摇头,“明儿再来买吧,天已晚了,今儿先回去吧,家里怕已经摆上饭食了。”
兄妹俩于是一道回了董家。
连着几日出去买物置物,新买的宅子也渐渐添置齐全了,待到了日子一家子便能搬去,不好再继续叨扰姑母一家。
届时二哥读书也便利,如今有了宅院,一家人也算在汴京立住身来。
这户籍也转到汴京来了,二哥也能直接在汴京城入籍,有姑父走动的关系,往后能直接参加国子监考试,比起回平江府,也便宜许多。争的人少些且不说,单说国子监内不少学子都能谋个荫官,又或是有些人家中家资甚巨,于读书进学一事不甚在意,故而学业多数都比江南学子惫懒一些。
总归学籍迁到汴京来是好事一桩。
吃过饭,甄家大郎又来同宝珠商量小生意。
甄父今日在樊楼露了一手,又有姑父在其中说和,这活计估摸着八九不离十,只等掌柜的去问过背后主家这事儿便成了。
这樊楼一月工钱开出十六贯,如今家中现钱还余几百贯,倒还有些珠宝首饰,可如今又没到那等田地,变卖了总显得落魄,再者说往后女儿出嫁也须得备一份厚实的嫁妆。
樊楼开出的这份月钱,旁的不说,省吃俭用些,够一家子吃喝还能有些富余,只要不坐吃山空便是极好的了,甄家夫妇也很是松了口气。
现下甄父寻得活计,徐氏便有些着急起来,她不是闲懒性子,从前在食店里头管事,如今一家子搬来汴京,管事的活计不容易找着,可她人惯会说,做事情又干练,这汴京酒楼饭馆多如牛毛,即便做不了管事,去抹桌刷碗总有人要的。
无论做什么,只要有份工,她心里就踏实些。
国子监附近那宅子到五月下旬才彻底整修出来,漏水漏雨的地方都修缮了一番,置下的家具多半是几个小的一起淘换来的,实在寻不着的才去铺子新打的,姑父姑母也帮着添置了不少东西。
家中还有几百贯,夫妻二人又想如今不好开铺子,不如置些田地产业,汴京城吃喝花销甚巨,有些田产好歹能将吃喝解决了,这钱留在家中也是死钱,放一百年也不会多出一角铜板,不如拿出去买些田亩,卖了粮食也能挣回来些银钱。
宝珠也是这个想法,商户想的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