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2 / 2)
无论是凉粉还是酸辣粉,要想卖的好,口味就是最重要的,酸辣粉的高汤宝珠用猪筒骨来熬,其余佐料与大哥二人一道研究了许多样,将汤底分与邻里尝过才定下最符合汴京人的口味的一样。
趁天热,许氏请了人来将冬天的毡毯被面洗过,趁着大日头晒干,又将井淘一遍,院里院外的沟渠暗沟,自家能掏的也都掏干净了,免得等下雨时那水又要漫出来。
家里院墙瓦片渗水漏雨的处儿也都请了匠人来修补更换过,连带着隔壁裴家也一并都修整了一遍。汴京新奇的事物多,两家老太太常出门喝茶看戏。
本朝水路发达,这时节青梅也乘船进了汴京。宝珠买下几筐酵了青梅汁子,等夏日里用茶沫煮过再放冰糖在井水里湃过,喝起来酸甜,最是消暑。
除了青梅,还有西瓜蜜桃一类水果,甄父下了工回来买了几个人家挑剩的西瓜,摊主推着车帮忙送到家,夜里一家人分了两个,汁水甜腻,吃的时候痛快,吃完夜里接二连三跑茅房。
阿婆开春时在院墙辟出两垄地种胡瓜,藤蔓给肥就长,牵过藤后长势更好,这时节新茬的胡瓜正嫩。
先前的蜂蜜柚子饮与梨汤早撤了,现下摊上买粉赠胡瓜甜饮与桑果饮子,这两样极受欢迎,这时节喝着甚是清爽,有早起上值的官差常绕路来买胡瓜饮来清口。
二哥今年八月里便要参加解试,如今不单只在学里读书,晚上还与表兄一道去董家。董家姑父花了大价儿请来一位学究给两人讲课业。宝珠自家早出晚归,除了闲时去送两餐饭与二哥吃,其余时候甚少能见着他,先前去一回总要感叹他人又瘦了,幸而如今晚间去董家,姑母能做些好的与他补补,否则便是能考上人也熬垮了。
过两日就是端午了,这两日摊子上不忙,宝珠便想着歇歇,只在饭点去摊上。崔大妈已经做熟了,趁摊上闲时告假宝珠向来都允,许多雇主契上写明的每月允两日假,真要告假却常拖延或是干脆不允,她自个儿知晓能找这一份长久的工十分不易,故而自己也格外珍惜。
宝瑢跟在玉娘子后头学了许久,宝珠看她画作越来越有灵气。姊妹俩坐在树底下乘凉,一个剥豆,一个用凿刀刻版画。
“师父她知道我缺银钱,帮我要了个活计,便是替书铺的话本儿里头刻插画,卖一本书与我二分利。”宝容手上动作不歇,顺着印到板上的线条细心雕琢。
“你学的精心,玉娘子她都看在眼里呢。”宝珠看了一眼,便是在木上刻画,也是栩栩如生,画上的小娘子连头发丝儿都格外生动。
宝瑢颇为老成地叹了口气,“娘子她身体不大好,又要分心教我,若再不尽心,难免有愧。”
今年端午一家子都没功夫去外头凑热闹,摊上忙碌自不必提,趁着节前一家人围着桌紧赶慢赶裹了咸甜粽子,蜜枣豆沙、鲜肉蛋黄、梅干菜肉一样都裹了许多,还从海货铺子里头买了干贝虾仁裹了海味粽子。
自家吃是吃不完的,徐娘子早早叫宝珠去木匠铺子打木盒雕花上漆,这粽子一多半是由徐娘子拿去送人,隔壁裴家阿婆与姑母一家也都给了些。
宝珠趁端午抽空与宝瑢一道,蒸罢粽子送去国子监叫二哥跟同窗们都尝尝,这粽子也是取得高中的寓意,这些与二哥相熟的同窗常在宝珠摊上订饭,与宝珠也是熟稔,她们姊妹俩一来,二哥便由同窗起哄着来讨吃食了。
宝珠回回来给她二哥送吃食,总要多带些糕饼,这些同窗也能蹭个一口,这回带了粽子更是笑着将她夸个不住。她特地带来许多,一人少说都能分两个,粽子裹得大,两个便能吃饱了。
董家表兄拿走两个,又不知从哪里拿出一把五彩线叫宝珠宝瑢戴着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