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6(1 / 2)

加入书签

着看好戏的,等着看她反应的,不一而足。

郑太太瞥了来人一眼,轻笑一声,似乎没听见似的,拉着明月继续说话,说了几句才在来人难看的脸色中突然来了句,“我瞧你的钗子,倒像是京中样子。”

无数道视线嗖的落到明月头上。

明月不动声色,以一种极其平淡、寻常的语气淡淡道:“是,贵人所赐,总要戴出来见见光的。”

离得近的几位细看之下,这才发现那发钗上的戳。

有与郑太太交好的妇人顺势问道:“瞧着倒像是上用的戳。”

见明月点头,众人纷纷收起轻视,肃然起敬。

方才出声刁难的太太瞬间白了脸,喃喃几声,仓促间转身离去。

郑太太在她背后冷笑出声。

她是单纯瞧不惯年轻的明月么?不,是在借机刁难明月来打我的脸!

扫兴的人离去,原本凝滞的空气似乎立刻重新流动起来,多少熟悉的、不熟悉的男人女人们热络地说着话,仿佛每个人是认识了大半辈子的知己。

-----------------------

作者有话说:今天有点事,傍晚18:00二更哈,么么哒!

第84章

做买卖的,假笑是看家本事,郑太太介绍了许多人,各个亲切平和,真正同谁要好、喜欢谁,明月说不准,但不喜欢谁真是一目了然。

言辞不善的妇人刚走,郑太太便对明月道:“一个卖木料、石头的,不必理会。”

郑太太的声音不算小,正在附近寒暄的几人都听见了,却无一人在意,显然双方积怨已久,久到熟人都对这种针对习以为常。

又有人问明月是做什么的,听说是丝绸商人后,似乎有点失望。

丝绸商人?江南一带最不缺的就是丝绸商人。

可来都来了,少不得看顾郑太太的颜面,又问明月卖什么丝绸,“市面上做不过就是那些花色,都有些絮烦了,你家可自做么?”

若只是四处倒卖就没想头了。

明月一直坚持闷声发大财,从不轻易对外亮底牌,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若再一味藏拙,就只有被丢到一旁的份儿:

对方表达了善意,亮明身份,要的就是同样的回馈,你给不起,就要出局。

明月笑得谦虚,“说出来不怕诸位笑话,我入行年月浅,侥幸蒙贵人抬举,才有今日说嘴……”她远远指着那座招摇的帷帐,“有霞染三类,好歹混口饭吃。”

“霞染?!”

莫说过来说笑的几位,便是郑氏夫妻也有些惊讶,竟是她家做的?

前儿收着端午节礼,其中便有两匹霞染,本以为是为了回那对西来银杯,特意从外头买的好料,没想到啊!

是了,这样一切就说得通了,为何她小小年纪能买得起园子;又为何遍地都是的丝绸商人偏偏能得了京中贵人的赏赐……

众人看她的眼神顿时就变了。

常言道,一招鲜,吃遍天,今年世人对霞染的追捧虽稍有降低,但哪怕一年只能卖一千匹呢,少说能有个十多万两银子的进账,不容小觑。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