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7(1 / 2)

加入书签

审慎,城府深,善谋算,又极精于挟势弄权,否则也不会在重重门阀之困的江左,辅佐新帝荣登宝座,建立新政。他同样是个顾全大局的人,虽不如他胞弟安侯骁勇果敢,但眼界却更为宽广,也更为隐忍。

安氏独大,他胞弟安侯拥兵自重,悖逆罔上,几乎是从一开始,便存了造反的心思。所以先帝在位的后几年里,渐渐对安氏生了疏意,表面上的恭敬谦让,不过是形势所迫,暂时的妥协。太子继位后,对他安氏一族更为忌惮,反而有意亲近起同掌私兵的余氏,以及手握十万北地流民军的苏道成,为的就是牵制安氏。

年前时,小天子将余将军的胞妹纳入后宫,又封苏道成为安西将军、都督江西诸军。接连举动,几乎是将对安氏的打压疏远放在了明面上,算是彻底激怒了抱有叛心安侯,也叫他生出了对苏道成的防心。因此便使了些伎俩,征召苏道成入朝,又在途中将人扣押在这。

依须眉的判断,安相此时是知晓自己被扣押之事的,并且也在观望着形势,一切未明朗前,他是不会轻易偏向哪一方的。

对安侯而言,个人的名利一定是居于安氏利益之上的。但对安相而言,大族的利益最为重要,当然,若是在满足安氏永葆显贵的前提下,他个人还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便是再好不过了。

所以,若是问与兄弟二人谁人合作更为容易,那一定是与利益和野心都十分明确的安侯达成合作更为容易,但若是想将其中的一人拉入自己的阵营,必定要花费十分的口舌来劝说,且需要绝对有利的牵制条件才行,如此,反倒是顾虑更多的安相才是适合的人选。

虽说这同样也是较为艰难地攻克对象,需要时间,也需要时机。

眼下,或许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天时地利人和。

余氏的精兵在皇权的扶持下,逐步壮大。安侯若起兵造反,以目前的形势,他面对的将是余、苏两方的浩瀚大军,即便能勉力取胜,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局。但莫忘了,彼时可还有北地中原的旁系乱军在蠢蠢欲动,以及时不时入境侵扰的外族铁骑,面对这些敌军,大周的这些门阀士族从来都是隔岸观火避之不及的,压根不会动用自己的私军抵抗,巴不得围起护城河分疆域统治。然而若只是靠安侯那所剩无几的残兵败将能抵挡得了几时?尚不够豺狼拆分,又何谈建立新权?他安氏一族怕是终将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须眉让十三替他送去的信中,委婉地点明了这一点,他知道,这必定是安相所顾虑的问题。

不止如此,他同样清楚那人的另一番顾虑——即便他不同弟弟一道叛乱,待到东窗事发后,他也难明哲保身,即便能凭借那点开国功勋保全了安氏不被尽数牵连,但彼时没了兵力靠山的安氏,正中了天子下怀,别说旁人的落井下石,便是为着多年的忌惮,天子也会想尽办法将安氏拔根清除,他这曾与君名器相予,御榻与共的情义,恐怕会沦落为藐视帝王,骄纵犯上的罪责。到头来,依旧是一场空。

须眉表示,只要安相愿与叛军乱党划分界限,他自有法子保住安氏的权柄不外落,而他与他携手,也免去余氏一族坐大。

苏道成有十足把握能够获得安相的倒戈。除了两家的姻娅之宜,还有安相当初在先帝面前,隐有扶持苏家军之意。这一点,寅初也曾暗示过。

况且,以安相的心计,必定看得出他同样不想余氏坐大。

安氏倾覆,即使不是余氏上位,也会有别的贵族高门乘机而动,想要攫取皇权之左。以苏道成的出身,永远都是居于其下,所以对他而言,是谁都没差别,只看是谁更能配合维持内政的平衡。而目前来看,显然是拥护即将没落的安相更为划算。

他从不是醉心权势的人,若非世道如此,他也不会入朝为官。在他心中,在乎的不是谁居皇权之下的第一相位,而是邦国大计——杜绝内乱,稳定抗外敌蛮虏的统一政权,让百姓得以安居,天下得以太平。

网?阯?F?a?b?u?页???f?ū?????n?2??????5?﹒???ò??

第139章 各自谋算

“接下来,要劳你送一份手书,并着老夫的信物,去到那京稷渡口予老夫次子即可。”须眉敛了思绪,回答先前的问题。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