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5(1 / 2)
眼底的情绪。
“我绝非教他闭目塞听,只一味编撰谄媚之词……甚至他一字不写亦可,你这般好,我只想教他亲眼看看你,看看真正的你。”她的眼清亮如叶上的一汪露,轻轻一眨,“所以……暂且留他在府上可好?”
宋携青不喜李弥彰,亦不喜祝好的说辞,溜须拍马她倒是无不精通……真正的他?
刍狗而已。
正待驳回,小娘子忽而踮脚在他的喉结一吻,她对着他笑,眉弯弯眼也弯弯,“好不好?宋携青。”
只不过是蜻蜓点水的一吻,便燎得他气血上涌,宋携青掐着颈间的灼热,指节泛白。
他是不喜李弥彰,奈何他甚喜翩翩。
宋携青故作冷淡地“嗯”一声,算作应下。
……
天朗气清,万里无云。
宋府内院花木扶疏,所望之处,无不温润可爱,反观府门之外,却是一番肃杀之气——玄甲银枪的飞龙卫列在传旨太监的两侧,流风不动,山雨欲来。
祝好往铜镜张望一眼,钗环齐整,衣鬓得体,教人挑不出一丝错处。
他们专挑宋携青被官署缠身的日子前来,祝好倒无意作徒劳的抵抗,更无意拖延入宫的时辰。
她正盘算着该如何寻机面见江稚,反倒是江稚先一步召她入宫了。
史册对此朝的记载本就寥寥,祝好仔细回想每一个字句,一一将载记的大小巨细反复咀嚼、研磨。
自入此间以来,她未曾影响百年之后史书上既定的轨迹。
一切仍循着史册上的记载进行——庆退守,诸部小国合围霞阳关,阿吟不日便与苍平侯成亲。
接下来……便是阿吟身死霞阳,遂平公主身死宫变。
而昨日,江稚下了一道与如上纷争毫不相干的旨意——将遂平帝姬赐婚与宋携青。
祝好想起淮仙录上记载的一句——明慈帝为宋琅与遂平公主赐婚,因宋琅品性不端,恶
迹昭着,遭遂平公主抗旨。
昨日一下旨意,江临当即求见江稚,请他收回成命。
江稚对此不置可否。
这昏君待旁人无不是薄情寡恩,唯独对这个妹妹不大一般,大抵是因江稚自庆为质归国不久,遭了场火事,是江临拼死将他推出火海,自己则毁了容貌,哑了嗓子。
赐婚的旨意本就在祝好的意料之中,因此她无甚波澜,反倒是宋携青……
她只一想昨夜,那人在她屋外来回踱步,分明焦灼万分,却迟迟不敢叩门的模样,祝好便觉好笑。
行过宫门已是晌午,艳阳将琉璃瓦灼得熠熠眩目,宫卫将她锁在一处年久失修的偏殿。
一眼望去,窗台上积着厚灰,一株枯荷伶仃而立,干瘪的莲蓬低垂。
日影西斜,枯荷残影也随之西斜。
终于,殿外游来步履声,锁链窸窣、锁簧转动。
江稚入殿时,正见女子蜷缩在窗下。
殿内幽暗,唯有窗下一隅浮动着细碎的金尘。
↑返回顶部↑